韩澈与林枫深知,以赤火谷目前的实力,远未到与曹操正面抗衡之时。
固守待变虽是一策,但绝非上策。
他们必须更主动地将触角延伸出去,将曹操统治下的中原大地,变成更广阔的战场。
这一次,他们借鉴了陈烬在北疆成功联合匈奴部落的经验,但结合中原的实际情况,策略变得更加灵活和隐蔽。
目标不再是组建紧密的联盟,而是构建一个松散的、以赤火谷为核心的“中原赤火同盟”网络。
林枫的“经纬”系统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从纷繁复杂的情报中,筛选出那些适合拉拢的对象:
各地因苛政、饥荒或豪强欺压而自发形成的武装力量,大多缺乏明确政治目标,战斗力弱,但熟悉本地情况,对曹操统治充满仇恨。
一些为了抵御流寇或邻近豪强侵扰而结寨自保的乡勇民团,其首领往往在当地有些威望,但缺乏外部支持和长远眼光。
极少数因利益分配或旧怨与曹操地方官府不合的小规模豪强势力,可加以利用。
被打散的袁绍或其他军阀的残部,沦为土匪,有一定战斗力,但纪律极差,需谨慎接触。
韩澈与林枫制定了严格的接触原则:
全部通过单线联系的秘密渠道进行,绝不公开。
赤火谷使者在往只以“北边来的朋友”或“反曹义士”自称,不轻易暴露赤火身份,除非对方值得信任。
根据对方的价值和可靠性,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
提供一些无关赤火核心利益的、关于官军调动或豪强动向的情报,换取对方的信任和回报。
少量提供粮食、武器、药品,助其度过难关,维持存在。
派遣少量军事顾问,指导其进行游击、伏击等战术,提高其生存和骚扰能力。
潜移默化地传播“抗暴政、求活路”的思想,但暂不强行灌输完整的赤火理念。
接受援助者,需默认遵守一些基本条件:
不得袭击赤火谷势力范围及与其有关的村庄、商队。
尽可能提供所掌握的官军、豪强情报。
在赤火谷需要时,在其能力范围内进行配合(如佯动、牵制小股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