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像一颗真正的磐石,牢牢钉在白沙洲,以其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原则性,迅速将军事占领转化为有效的政治控制和群众动员,确保打下来的“点”不会得而复失。
与此同时,“经纬”参谋长则带着他的参谋团队和测量工具,步履匆匆地穿梭于白沙洲的围墙、码头和周边制高点。
他仔细勘察地形,计算兵力配置,指挥新组建的赤卫队加固围墙,设置箭楼,规划撤退路线,将白沙洲迅速打造成一个能抵御敌方反扑的坚固据点。
他接管了镇衙署遗留的文牍,审讯俘虏的低级军官和吏员,与当地赤火情报员对接,全面掌握白沙洲及周边地区的军事情报、社会关系,绘制出更精细的地图和势力分布图,为赵将下一步行动和可能的敌军反扑提供信息支持。
迅速建立起与后方根据地及周边其他赤火控制区的可靠通讯线路,确保白沙洲不再是孤岛,而是整个赤火南方网络中的一个新节点。
赵将的迅猛一击打下“点”,“磐石”的扎实工作巩固“面”,“经纬”的周密规划则为这个“面”加上坚固的盾牌和敏锐的眼睛。
打下白沙洲,仅仅用了几个时辰。
但将其初步消化、巩固,变成赤火肌体上一个有生命力的部分,则花了近十天。
十天后,当白沙洲的秩序基本稳定,新的组织架构开始运行,防御体系初具雏形时,赵将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的眼中没有丝毫疲惫,只有发现新猎物的兴奋。
他摊开一张新的草图,指向下游另一处水陆要冲:“下一个,这里。情况摸清了,比白沙洲稍微硬点,但内部更空虚。‘磐石’,你这边还需要多久能完全抽身?‘经纬’,新的防御方案和情报支持要跟上。”
“打下一个点,巩固一个面”。
这种张弛有度、攻守兼备的节奏,使得赤火在南方的扩张避免了流寇式的盲目,也克服了固步自封的停滞。
它像一股沉稳而不可阻挡的浪潮,每向前推进一波,都会坚实有力地巩固刚刚覆盖的沙滩,然后积蓄力量,扑向更远的地方。
革命的根系,随着这稳健的节奏,向着荆扬大地的深处,不断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