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有热情炒不熟饭,光有刀剑种不出粮。咱得有一套能自个儿转起来的法子,像磨盘一样,规规矩矩,稳稳当当,才能把这新路一直走下去。”
他提供的,是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是冷静的思考与务实的规划。
最后是石锁,他站起来时还有些拘谨,搓着满是老茧的手,声音不高,却像锤子一样砸在每个人心上:“俺……俺不会说大道理。俺就知道,旧社会,俺爹娘是活活累死饿死的,俺妹子是为了换半袋粮卖出去的。”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但眼神却异常坚定,“现在,俺在赤火公社,能吃上饱饭,能挺直腰杆做人。俺就认一条死理:谁让俺活得像个人,俺就给谁卖命!这条新路,就算满是荆棘,俺石锁第一个踩上去!”
他用最朴素的切身之痛和最直接的利益关联,为新制度提供了最沉重的注脚。
思想在碰撞,角色在清晰。侯三是吹响号角的先锋,雷豹是守护根基的磐石,李厚土是构建框架的匠人,石锁是坚定无比的基石。一个团队的雏形,在辩论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然而,有阳光的地方,总有阴影。
原本家境尚可的富裕中农王有田,被这气氛裹挟着,不得不站起来。他脸上堆着笑,眼珠子却滴溜溜乱转,看看陈烬,又看看情绪激昂的众人。
“哎呦,各位说的都在理,都在理啊!”他先打了个哈哈,两边讨好,“新社会好,人人平等,有饭吃,这多好!我王有田举双手赞成!”
他话锋微妙一转,声音低了八度,带着点“掏心窝子”的感慨,“不过嘛……这老规矩里,也有些……嗯……人情味儿不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衬一下,借个粮、赊个账,总有个商量周转的余地……当然啦!我不是说旧社会好!绝对不是!我就是觉得……哎,说不好,说不好……”
他试图在新旧之间和稀泥,既不想得罪新贵的赤火公社,又暗暗表达对过去那点“自由”和“弹性”的怀念,妄图左右逢源,给自己留足后路。
侯三耳朵尖,立刻嗤笑一声,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周围人听见:“哟,王有田,你这意思是,既想在新锅里捞肉吃,又惦记着旧桌上当葱姜蒜的那点‘人情味’?这墙头草当得,也不怕风大闪了腰?”
王有田脸一红,讪讪地坐下了,心里那点小九九,被侯三一句话扒得干干净净。
篝火噼啪作响,照亮了一张张坚定、兴奋、沉思,以及少数几张像王有田一样摇摆不定、心怀鬼胎的脸。
真理越辩越明,道路越争越清,而战友和骑墙派,也在这激烈的交锋中,变得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