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提议并决定:第一,成立法规小组,由孟瑶牵头,李老栓等社员代表参与,立即着手补充细化《赤火律》,尤其是监督、议事、决策流程,要让每个环节都有法可依!
第二,成立培训小组,选拔识字的、有觉悟的骨干,集中学习理念和律法,培养我们自己的基层干部,派往新的卫星社!
第三,秦狼负责,赵将(新来投靠的一名军事天才)协助,强化情报网络,扩大侦听范围,同时加强军事训练,新兵老兵都要操练起来,我们要能打,更要善守!”
没有异议。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最清醒的预见。胜利的狂欢迅速转化为未雨绸缪的具体行动纲领。
主营一角,临时充作法规小组会议地点的山洞里,争论声持续了整整一天。
孟瑶坐在中间,面前摊着粗糙的纸和写满炭笔字的木板。李老栓,这位乱石村推选出的老成代表,以及几名从主营和乱石村选出的核心骨干,围坐在一起。
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评理组”的细则上。
“评理组的人选,必须得是公社里最公道的!”
一个年轻骨干激动地说。 “光公道不够,还得敢说话!不然像张癞子那事,明明有人看出不对劲,就是不敢吭声!”
另一人反驳。 “那怎么选?公推?万一公推出来的是老好人怎么办?或者被人私下串通好了怎么办?”
“任期呢?一直干下去?那不成新老爷了?”
“还有,他们能管什么?工分纠纷能管,那要是有人违了军纪呢?也归他们管?那不是乱套了!”
问题一个接一个,细致又刁钻。李老栓吧嗒着旱烟,慢悠悠地插话:“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咱们这评理组,权力给大了,容易得罪人,也容易飘;给小了,又成了摆设。难啊…”
孟瑶没有急躁,她仔细听着每一句争论,时而记录,时而引导:“李老伯说得对,难,所以才要把它掰开揉碎,定死了规矩。权力要有边界,监督也要有流程。比如,评理组裁定后,若有一方不服,是否可向上一级议事会申诉?他们的决定,是否需要多数通过?这些,我们都要白纸黑字写下来。”
争论有时面红耳赤,但目标却高度一致:制定出一套真正公平、可行、能防止权力滥用的制度。
他们不是在空想,而是在乱石村的实际冲突基础上,一点点修补、创造。这部《赤火律》补充细则,注定充满了实践的泥土气息,而非凭空掉下来的完美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