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发布会引发的全球性震荡,在最初的爆炸性喧嚣后,并未立刻平息,而是如同持续的低频嗡鸣,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毛细血管。
新闻频道滚动播放着专家解读、街头采访和官方安抚声明;
网络空间充斥着无尽的分析、争论、阴谋论和光怪陆离的段子;
现实生活中的谨慎、打量与微妙距离感,也成了新的常态。
然而,在爱情公寓这栋看似普通的居民楼里,一种奇特的“选择性普通”生活,正在被精心维系着。这里仿佛一个拥有独立生态的孤岛,外界的惊涛骇浪被一道无形的、由友情和吵闹构筑的壁垒所阻挡。
“曾小贤!你的臭袜子再敢乱扔,信不信我把它塞你嘴里当口罩!”胡一菲的咆哮准时在清晨响起,穿透房门,唤醒了公寓的活力(或者说,惊醒了所有人的美梦)。
吕子乔顶着鸡窝头,睡眼惺忪地溜达出来,第一时间检查手机,看看有没有哪个“转化者美女交流群”通过了他的入群申请(结果发现全是骗局)。
陈美嘉一边给阳台上的盆栽浇水,一边对着手机里新出现的“转化者萌宠博主”发出痴迷的惊叹:“哇!这只小浣熊转化者偷东西的样子也太可爱了吧!awsl!”
林宛瑜准备出门去动物园,今天她的观察笔记里,或许会多了一份对“动物行为与转化者本能关联性”的思考。陆展博依旧沉浸在他的代码世界,只是偶尔会搜索一下“生物能量场建模”的最新论文。
关谷神奇的房间里传来新的哀嚎:“纳尼!编辑说现在流行转化者题材,让我把主角改成会变身的热血动物?!可我的主角是人类啊!这简直是亵渎艺术!岂可修!”
一切似乎都与往常无异。点外卖时的选择困难症,为了遥控器归属权而展开的“激烈”辩论,曾小贤那永远找不到调门的歌声,吕子乔层出不穷的奇葩赚钱计划……这些构成了爱情公寓牢不可破的日常底色。
当然,完全隔绝外界影响是不可能的。细微的涟漪,总会透过缝隙渗入。
比如,送外卖的小哥今天格外谨慎,放下餐盒就快步离开,眼神不敢在多看一眼公寓里形形色色的租客(他可能脑补了这个公寓里住满了各种隐藏的转化者)。
又比如,曾小贤兴奋地宣布,他的电台节目因为紧跟时事,策划了一期“走近身边的转化者”特别节目,收视率居然略有回升!虽然嘉宾只是一位在动管局安排下、愿意分享日常的、性格温和的犬类转化者,聊的也只是如何平衡双重身份之类的话题。
吕子乔的“商机”也遇到了现实阻力。他精心策划的“与神秘生物零距离”线下沙龙,刚发布预告就收到了动管局的“友好提醒”,表示此类活动需报备且确保安全,吓得他立刻取消了计划,转而研究起“如何通过微表情识别转化者”的线上课程(内容基本靠编)。
最大的变化,来自于郝运。他外出的次数被吴爱爱严格限制,即使出门,也尽量选择人少、监控少的路径。
他能感觉到,走在街上时,偶尔会有一些带着探究、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畏惧的目光落在他身上。这并非针对他个人,而是一种对“未知”群体的本能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