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奶茶这玩意,本就暴利。
比如说隔壁向左的那种——香精粉一冲,塑料珍珠一倒,成本能压到两三毛。
成本还不到售价的10%。
“喝了么”这边虽然良心些,用的是茶叶现煮、真材实料,但算下来,一杯的成本也就一块出头。
成本大概在售价的20%,其实还是相对良心的。
今天是五折价,三块一杯,利润已经能做到六成。
等明天恢复原价,六块一杯,利润可以高达八成。
周屿抬头看了看干净整洁的店面,心情前所未有的轻松。
“辛苦是辛苦,不过还是等生意和客流稳住再招人手吧。”
然后,又打电话和各家供应商逐一确认了明天的供货数量。
其实,以今天的火爆程度,明天大可以加大备货。
但问题在于——五折开业活动,今天就结束了。
从三块恢复到原价六块,这价格直接翻倍,客流量受影响是肉眼可见的事。
周屿对此早有预期,他心里的底线是:砍一半。
别小看这三块钱——对你来说可能是“少喝一口”,对很多人来说,那就是“贵了”与“冲一波”之间的分水岭。
尤其是学生,钱包本就不厚,
但即便如此,周屿也没打算减量。
备货,照今天的来。
——就赌明天还有一波惯性消费。
他心里算得清楚:哪怕真只来了一半人,材料也能撑两天,到后天再安排第二批采购就是。
可事实又一次超出了周屿的预料。
第二天的人,更多了!
人流量硬生生涨了将近三成,连门口那两个“雪王”和“奶茶”都快跳断腿了。
周屿更是在店里忙成个陀螺。
“开业首日卖断货”的情况,反倒形成了一种极有效的饥饿营销!
从心理学和消费者行为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很精准的。
一个是稀缺效应。
人类天性里就是“得不到的最香”
当大家发现“材料售罄”、“排队却没买到”,就会自动认定这个产品一定很受欢迎,从而产生“我也必须喝到一次”的冲动。
一种奇怪的胜负欲就此诞生,因而有了执念。
另一个,是错失恐惧症。
总觉得“错过一次,就像错过了整个世界”。
再加上门店那超前的装修风格,简直是拍照打卡的天花板。
不少人来了不是为了喝奶茶,是为了拍照发空间说说、冲状态。
于是,一波潮流就这么被带了起来。
学生也好,上班族也罢,统统来凑热闹,生怕自己落伍。
毕竟在任何年代、任何年龄层,总有一群——“一生要出片的中国女人”!
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因为那杯奶茶配方确实先进,口味真过硬。
以至于正式营业的第二日,愈发火爆,不到7点就再次售罄了。
门外又留下一长串没买到的队伍,抱怨着明天再来了。
有人欢喜有人愁。
另一头。
街角的“向右奶茶”,门口冷风一阵阵。
老板向左默默给自己点了一根烟。
事实上,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二包烟了。
兴许是街尾人声鼎沸,太吵闹。
烟灰积得很长,最后烧到了向左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