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家宴(2 / 2)

这两张,学校是不发的,

但他特意跑去打印店彩打了一份。

倒不是为了浮夸显摆,

只是他知道爸妈喜欢这种纸质的仪式感。

从小到大,他的每一张奖状、每一个证书,

老周和穆桂英都收得比户口本还认真。

哪怕是幼儿园的“好孩子”奖状、那种人人都有的,

都整整齐齐地裱好,压在塑封袋里,

放在床头柜的抽屉里,和结婚证、房产证放在一起。

父母,大概是这世上唯一会无条件、无理由,永远为你骄傲的人。

哪怕你只是拿了个安慰奖,

哪怕你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在他们眼里——

你,就是全世界最棒的孩子。

周屿自己倒是从来不在意这些,

奖状丢了、证书褶了,他都无所谓。

可每次都是老周默默捡回来,抚平折痕,小心装好。

后来他问过,为什么不贴出来?

老周只说了一句:

“贴出来了,搬家的时候不好拆,折了就不好看了。收起来,偶尔拿出来看看,也蛮好的呀。”

事实上。

老两口还真的会时不时拿出来翻翻。

尤其是后来,周屿去上了大学,

一年在家待不了几天,

整个家都安静得像封存了的旧磁带。

他们便时不时翻出那些相册、奖状、证书,

一页页地看,像是在重温一场怎么都不会看腻的老电影。

仿佛,只要看着这些,

儿子就还在身边,还没长大,还没离开。

当然,这些事,周屿是不知道的。

他只是有一次偶然的下午,

穆桂英叫他帮忙清手机内存,说是“老提醒空间不足”。

周屿皱眉,说:“那我给你换个新手机,配置更好,内存更大。你这手机也用好几年了。”

穆桂英却死活不同意,说这手机她用习惯了,换了反而不会用。

无奈之下,周屿只好一点点排查,

删软件、清缓存、清相册。

然后,在老妈的相册里,

他看到了一整屏、密密麻麻的照片。

每一张几乎都差不多。

都是他小时候的照片,和一张张奖状一起被摆在床上、茶几上、地板上,

整整齐齐,拍得格外认真,

像是生怕漏掉了哪一张,或是没拍清楚字。

奖状、证书、画画比赛的安慰奖、幼儿园的“好孩子”……

全都有。

也许。

很多的妈妈一生都没有收藏过珠宝首饰,但却用心收藏了孩子每一刻的成长。

那一刻,周屿没有说话。

只是盯着屏幕有些出神。

然后,小心翼翼地删了很久很久。

所以这次,高中的第一次年级第一,

周屿特意去图文店彩打了两张榜单。

对他来说是成绩,

对父母来说,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珍藏。

周屿将三张纸递过去,笑嘻嘻道:“爸、妈,这次我考第一了!”

“年级第一是我。数学第一也是我!”

老周愣了愣。

穆桂英已经放下筷子,一把拿起那张天榜,

眼神一晃不晃地盯着“总分第一”的位置,

然后,那笑意就像水墨晕开一样,止不住地漾上来。

“哈?我儿子考第一啦?!”

她瞪大眼睛确认了一遍,接着就忍不住大笑出声——

“哈哈哈!我儿子考第一啦!!”

“老周这么木、这么轴,但他儿子考第一啦!!”

换做平时,老周高低要和穆桂英抬上几句。

但现在,他是真开心啊。

脸上的笑意怎么也藏不住,

笑得眼角全是褶子,连耳根子都泛着红光。

“第一啊……要是能保持,岂不是能上清北了?”老周感慨着说。

“嗯。”周屿点点头,语气却很冷静,

“不过这次情况特殊,题目偏难,不能完全代表高考水平。”

穆桂英倒是一点也不在意,眼睛还亮着呢:

“哎呀,要是你大姑晚一天打电话来就好了!我高低得驳她两句!”

“我大姑又怎么了?”周屿好笑地问。

穆桂英摆摆手,说:“没事没事!没关系,反正最近她天天给我打电话,我有的是机会告诉她!”

脸上那点压不住的小得意却快要溢出来。

老周接过话茬:“还不是老毛病——让你妈帮她做这做那,

嘴上还得顺便炫耀一通她家那年级一百名开外的小儿子。”

“不是我说什么,她那小儿子,门门课都在外头找老师一对一补习。”

“简直是靠花钱补课堆上来的,时间久了,这孩子也受不了的。”

老周顿了顿,又问:“话说回来,师大附中年级前一百能上什么学校啊?”

“一百名的话,211应该是稳的。”周屿说。

然后他又想了想。

和自己同一年出生的表弟后来考去哪儿了?

印象里当年是考的很不理想,还没有开学就去高四报道了。

后来第二年考去哪儿周屿也没留意了。

反正,还不如第一年考的好,更别提和周屿比了。

老周点点头,又看了儿子一眼,语气认真了几分:

“那你可得好好保持,考就考最好的学校,冲冲清北,给自己争口气。”

“我们家,谁都不靠。”

周屿看着父母,笑了笑,点点头:“我会尽力的。”

穆桂英却在一旁嘟囔起来了:“首都那可太远了,而且又冷得很。”

她放下成绩单,皱着眉头道:“我听说北方冬天都零下十几度,

小屿去了哪能受得了?从小在南方长大的孩子,冻都冻坏了。”

“咱们这虽不说四季分明,但冬天最多也就穿件羽绒服,到那边要是手都伸不出来可怎么办?”

说着说着,眼里竟透出几分心疼。

老周笑了一声:“那你还想让他考个好大学,就得挑地方暖和的?”

穆桂英瞪了他一眼:“那你舍得你儿子去挨冻啊?我觉得临安读读大学,也蛮好的嘛。再远点,魔都也不错的。”

“嗐,我不想和你这个没文化的女人说话了!清北和其他学校,哪能一样啊! 别说零下十几度,你让我去西伯利亚种几年土豆回来再上清北,我都乐意!”老周啧了一声,端起碗嘟囔。

“是是是,你大学生,你最有文化了。”穆桂英反驳:“你有本事就别吃没文化的人做的饭。”

“骨气呢?你不是最讲究骨气了?”

周屿默默低头吃饭,嘴角却止不住地笑。

这一场家宴。

依旧是以老两口的吵吵闹闹作结。

但锅里的汤还热,桌上的菜还香,也没有人会离席。

......

......

PS:这一章大概4200字,今日一共更6368左右的样子。谢谢大家,明天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