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一桶金(2 / 2)

临安市的治安很好,但周屿还是觉得这么做比较安心。

这一万块,虽说放在后世不算什么。

前世,周屿工作后,领到的第一笔奖金,都有六位数。

第一年的年薪,更是高达七位数。

毕竟是高科技人才,落户人才引进的补贴都可以领不少。

但是现在,是2007年。

这一万,是老周好几个月的工资。

是老周和穆桂英省吃俭用好久才能存下的钱。

从九州网吧离开后。

周屿并没有急着回家。

而是拐进了一条专门卖电动车的街。

这条街他再熟悉不过了。

小时候,他跟着穆桂英来来回回,在这条街上看过不止一回。

一家家店铺、一辆辆电动车,母子俩几乎都看遍了。

可最后,穆桂英还是每次都只是看看,却不买。

“家里的自行车还能骑,不急。”

穆桂英总是这么说。

直到周屿上了大学,自力更生攒下第一笔钱。

放假回来的第一件事。

就是拉着穆桂英,来这条街。

挑了一台最亮眼又普通的电动车。

那天,穆女士坐在电动车上,笑得像个孩子。

像是真的,才第一次拥有点什么属于自己的东西。

周屿凭着前世的记忆,毫不犹豫地选了一辆粉色的。

这也是之前穆桂英自己选的,她喜欢的。

然后。

周屿骑着这辆打眼的骚粉色小电驴,来到了烟酒店。

买了一瓶老周爱喝的泸州老窖特曲。

说来也很遗憾。

前世,老周没什么爱好,除了搞卫生,就是爱喝两口。

但穆桂英管的严,偶尔小酌都是极大的奖励了。

后来么,小周工作了,挣钱了,因为工作应酬,也练出一身好酒量了。

可老周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不能喝酒了。

以至于,前世这爷俩还真没好好喝过一次。

买好酒,周屿又跑去了服装店。

店里的秋装已经上新,橱窗里挂着的是一件米白色的针织外套,简单大方,不算贵,但干净素雅。

阿娟对周屿来说,更像是个姐姐。

从小到大,照顾他无数次。

小时候他发烧,穆桂英在厨房忙不过来。

是阿娟抱着他去诊所打的针。

初中放学晚了,家里没人,也是阿娟接他回家的。

可是。

上辈子,周屿还没来得及跟阿娟好好道一声别。

就再也没见过她。

这事一直像根细细的刺,扎在心底。

周屿走进服装店。

挑了这件米白色的外套,顺手让店员包了起来。

他记得,阿娟最怕冷。

每年入秋前都提前翻出旧外套穿。

嘴上说着“旧的还没坏”,可其实袖口、下摆早就磨出了毛边。

周屿提着装着外套的袋子。

心里莫名轻松了些。

又有些感慨。

18岁的一万块,和30岁的一百万,

能带给人的幸福感,截然不同。

钱本身的数字或许天差地别。

可那种揣着它走在街头。

一边盘算着给父亲买瓶好酒,给姐姐买件合身外套的心情。

却是之后的三十万、三百万都买不来的。

人总是这样。

年纪越大,眼界越高。

幸福的阈值也随之水涨船高。

可偏偏,少年时那一点点“得偿所愿”。

却比后来的腰缠万贯,还叫人心头踏实。

周屿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酒和袋子。

走在黄昏的老街上。

这一刻的满足让周屿有了一种错觉。

——我是全世界最有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