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结识了王浩森这个朋友。
人到三十,少年意气早已收了锋芒。
可他们却意外成了那种,夜深时还能坐在路边摊前,喝酒、吃串、吹风的兄弟。
偶尔约上一顿烧烤,一边撸串一边沉默。
聊聊工作、生活、旧人旧事。
无非是一些中年男人的体面失意罢了。
30岁的王浩森,和18岁的他截然不同。
30岁的他,西装革履,啤酒肚,摩斯大背头。
现在的他,多少还是有点小帅的,有点像流星花园里的道明寺。
其实青春期小帅是很好追妹子的,即便你一穷二白。
但王浩森这个人有个缺点,就是勇于表白。
表白了几十个,一个都没成,还落得个不好的名声。
其实人家也不是多线程并行。
都是单线程。
只是,每次被拒绝后,恢复的有点快,串行的单线程有些许紧密。
广撒网可以。
但千万别撒到信息可以互通的局域网里。
很容易被锤成渣男的。
周屿本科时候,有个隔壁寝室的哥们,长得帅,唱歌好听。
一个学期谈了几个外国语学院的美女,个个都是女神,但都是一个班的。
后来那个学期还没结束呢。
就成为了外国语学院知名渣男,集体避雷。
再后来,还被人做了PDF在学校的论坛里广为流传。
那哥们还挺冤枉的,觉得自己只是出来的快,而且坚持追求爱情。
——我不是花心,我只是……不想错过任何一个与我灵魂共鸣的可能。
姑且当他说的是真的。
但是一旦成为避雷的渣男以后,在学校里也算是断了生路。
那位哥们在大学毕业之前,都没再谈过恋爱。后来去漂亮国留学才重新找了对象。
王浩森的情况比他好一些,但也半斤八两了。
因为女同学们都认为他是花心、不可靠的。
但是印象里,他的表白,最终还是在高三画上了句号。
不是他放弃了,是终于有那么一位善良的姑娘。
越过世俗的谣言与偏见,用她的心看穿了他那层吊儿郎当的外壳。
看见了他内心,那一点认真得几乎笨拙的真诚。
可是后来么。
应该也分开了。
因为周屿有一次晚上加班到凌晨四点多。
抽根烟的功夫刷个朋友圈。
看到了王浩森半夜eo的非主流动态。
“18岁,我说我最爱篮球最爱你。可是我还是丢了你。”
然后秒删了。
周屿盯着那个空空的朋友圈界面,
脑子里忽然浮出这样一句话:
18岁,我说,我最爱篮球和你。
28岁,我很少打球,我也丢了你。
38岁,我对着球场发呆,想起了你。
可惜,周屿的少年时代。
没有这些遗憾。
他一直是个好孩子,老师说不能早恋。
他就真的——他妈的没有早恋!
规规矩矩,按部就班。
人生每一步都踩在标准答案上。
可现在想想。
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遗憾?
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是也失去了被怀念的资格?
想到这里。
周屿开口了:“王浩森,下次表白之前,你问问我。”
“问你,有用?”王浩森依旧死气沉沉,“你能给我做法让人答应啊?”
“我不做法。”周屿说,“但是我会算。”
“算啥?”王浩森终于抬头,看了他一眼。
周屿面不改色,语气平静:
“我可以提前算到你这次,是不是又会被拒。”
此话一出。
半靠在窗外,一直默默开启顺风耳监听全班的姜媛。
眉心一动。
背脊,条件反射般挺直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