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秘方(2 / 2)

从品牌营销到市场推广,甚至连产品生命周期和用户复购行为都能讲一套理论出来。

到最后,他能用一整份ppt告诉你:为什么肉松小贝可以成为“中式烘焙第一入口单品”。

不过从某种程度来说,林望舒还算是周屿学习肉松小贝的师父嘞。

毕竟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不是因为她,周屿也不会去研究这个和自己工作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虽说,这个师父确实菜的过分了。

当然,选择做肉松小贝。

周屿也是有进一步考量的。

不仅仅是因为这玩意儿是他为数不多真·熟练掌握的爆款单品,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嗅觉为王的时代,

一款足够香、足够上头、能炸穿空气的单品,

才是能为晓英酒楼打开新局面的第一把钥匙。

现在的面包店,大多还停留在无水蛋糕、蜂蜜古早、吐司这一类传统品类。

口味固然稳定,但花样还没彻底打开。

要知道,后世的面包店,那是真卷疯了

可以说一天出几十个日抛新品。

今天还新品,明天就绝版。

而且每每路过一家,味道更是一家比一家香的离谱。

隔着几条街都能闻到味。

连狗都在门口舍不得走。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

“色香味”三字里,最能穿街走巷的,永远是“香”。

这不,刚才都还没出炉,街坊邻居就都围了过来。

甚至有人都掏钱想买了。

此时。

刚刚做好的十个肉松小贝已经被穆桂英、老周和阿娟吃了个精光。

前后不到五分钟。

三人还有点意犹未尽的。

“周屿啊——”

老周咬着最后一口小贝,抹了抹嘴角,语气罕见地热切了起来:

“咱要不,再烤一炉?”

“确实好吃啊!”

“我觉得临安没一家能比得上了。”

“咱是真可以卖了!”

一旁的穆桂英也连连点头,眼睛都在发光:“对,我看你那个烤箱不小呢,一次起码能烤几十个吧?”

周屿坐在一旁语气倒是冷静得多。

“可以是可以。”

“但我觉得,第一周还是别做太多。”

“循序渐进。”

“先少量试做,看看大家反馈。”

他顿了顿,扫了眼还飘着香味的托盘。

“比如说,第一天,就烤两炉。”

“不卖,免费送出去尝尝。”

“味道够好,回头他们自然会来。”

虽说周屿对自己的这款“周师傅肉松小贝”很有信心,甚至觉得超过了前世鲍师傅的配方。

但是对待市场,还是要谨慎的。

话音刚落,穆桂英“啪”地一拍大腿,笑得眉眼弯弯:

“哎哟——不愧是我儿子!”

“和我想的一模一样!”

厨房里的香味还没散完,

这间旧酒楼的热闹,倒是先被点燃了。

周屿把配方详细写下,交给了穆桂英。

然后又带着穆桂英和阿娟做了一遍。

折腾完,回到房间,洗好澡已经快十一点了。

周屿洗完澡,走进自己的房间,打开电脑。

qq上线没多久,“临安市第一猛男”就弹了消息。

头像还闪着小红点。

周屿轻轻一笑,伸了个懒腰。

“嚯,走吧。”

“去找我那位肉松小贝师父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