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心思单纯的刘念(1 / 2)

华北军区文工团的生活紧张而充实。刘念凭借在开国大典上的出色表现、靓丽的外形、扎实的业务功底,以及她那几乎无可挑剔的性格——对谁都和和气气,排练从不喊累,帮同事抠细节也耐心十足,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很快就赢得了全团上下的好感。她像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进了这个竞争激烈却也讲究集体氛围的文艺团体。

然而,心思单纯、待人真诚的刘念,在人际关系上,尤其是在与异性同志的交往中,似乎缺乏了一些必要的“边界感”。她心里只有邵明珠,觉得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对待团里的男同志,无论是排练搭档还是行政干事,都一视同仁,保持着同志间的热情和礼貌,并未刻意保持距离。加上她从未主动公开过自己与邵明珠的恋爱关系,她觉得这是私事,没必要张扬,这使得团里不少单身的、优秀的男同志,难免对她产生了好感,甚至萌生了进一步发展“革命友谊”的念头。

这其中,最积极的要数团部的业务干事王磊。王磊二十七八岁年纪,身材高挑,相貌堂堂,是文工团自己培养的干部,业务能力突出,组织协调能力也很强,为人热情开朗,在团里人缘非常不错。自从刘念调入后,他对这位新来的、业务好、性格好的女同志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关心。

这天下午排练间隙,大家坐在排练厅休息。王磊拿着一份演出计划表,很自然地坐到了刘念旁边。

“刘念同志,累了吧?喝点水。”王磊递过自己的军用水壶,笑容爽朗。

刘念正用毛巾擦汗,见状连忙摆手,笑着指指自己放在地上的水杯:“谢谢王干事!我带了水,刚喝过。”

王磊也不勉强,很自然地把水壶放下,翻开手里的计划表,凑近些,指着上面一行字说:“下周去A军一师的慰问演出,团里初步定下由你独唱《太行山上》,这可是重头戏,压力大不大?”

他的动作略显亲近,但语气是讨论工作的正经。刘念没多想,凑过去看了看计划,认真地说:“压力肯定有,但更多是动力!王干事放心,我一定好好准备,绝不会给团里丢脸!”

“你办事,我肯定放心!”王磊赞赏地点点头,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关心的意味,“不过也要注意劳逸结合,我看你最近排练挺拼的。晚上食堂要是吃不好,我知道团部门口有家小馆子,炒肝不错,要不要哪天排练结束,一起去尝尝?就当改善伙食了。”

这话听起来像是同志间的正常关心,但邀请单独吃饭,意味就有些不同了。刘念却只觉得王干事人很热心,笑着婉拒:“谢谢王干事!不用麻烦了,食堂伙食挺好的!我晚上还得抓紧时间练练歌,有几个转音总觉得还差点意思。”

王磊见她没领会,也不气馁,转而说:“那行!有啥需要团里协调的,或者生活上有什么困难,随时找我!别客气!”他顿了顿,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对了,刘念同志,你是哈尔滨人吧?听说那边冬天特别冷?咱们文工团今年冬天的取暖煤配额,我正在统计,到时候给你们东北来的同志多争取点!”

“哎呀,那太谢谢王干事了!”刘念一听,觉得这是组织上的关怀,心里很感激,“不过按标准来就行,可别因为我搞特殊化。”

“这怎么叫特殊化?这叫关心同志!”王磊大手一挥,显得很仗义。

类似的情景时有发生。比如,排练结束时天色已晚,王磊会“顺路”提出送刘念回宿舍楼;看到刘念搬演出服装箱,他会立刻抢着帮忙;甚至有一次,刘念无意中说起喜欢读苏联小说,没过两天,王磊就“正好”有多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借给她看……

刘念对这些好意,大多报以感谢,但心里并未深想。她觉得王磊干事是位热心肠的好领导、好同志,对自己多加关照,是出于对业务骨干的重视和同志情谊。她甚至会跟同宿舍的姐妹夸王干事“人真好,没架子,特别关心同志”。她完全没意识到,王磊的热情背后,可能包含着超出同志情谊的意味。她心里装着邵明珠,装着重重的演出任务,对这些“细节”并未过多留意。

而她这种不设防的单纯和友善,在某些有心人看来,或许就成了某种默许和信号,使得王磊的“热情”有增无减。这种微妙的情况,像一颗潜藏的石子,在刘念忙碌而充实的文工团生活水面下,悄然潜伏着。

刘念在华北军区文工团的日子,就在这样紧张而充实的排练和演出中一天天过去。她出色的业务能力、温和的性格和靓丽的外形,让她迅速成为团里的焦点人物。而她和业务干事王磊之间,因为工作接触频繁,加上王磊对她明显超出一般同志关系的关心和帮助,渐渐地,团里开始出现一些关于他们两人的“闲话”。

起初,只是排练间隙,几个女团员凑在一起小声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