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汉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提点一二,比如砖缝要填满泥浆,转角处要格外注意咬合等等。他惊讶地发现,自己这个女婿,学东西极快,手也极稳,砌出来的砖脚横平竖直,竟十分像样。
砌好砖脚,便是搭建鸡舍的主体框架了。这需要用到木材。周振华早几天就已抽空去后山砍了些合适的杉木和毛竹,已经剥皮晾晒过。
他用锯子、斧头和刨子,熟练地将木材加工成需要的柱、梁、椽。高大壮负责依着他的指示,将粗大的主柱深埋进土里夯实,作为整个鸡舍的支撑。然后架上横梁,再钉上椽子。高大的木质框架逐渐立起,勾勒出鸡舍的基本形态和坡度适宜的屋顶轮廓。
这个过程需要技巧和配合,兄弟俩一个指挥一个出力,默契十足。高老汉则帮着扶稳木材,或者递送工具。女人们忙着准备凉茶和擦汗的毛巾。
框架立起来后,剩下的就是填充墙壁和铺设屋顶。墙壁他们决定采用双层篱笆夹土的方式。先用韧性好的竹片编成篱笆,里外各一层,中间填入混有切碎稻草的黏土,夯实晾干后,既保温隔热,又坚固耐用。屋顶则先铺上一层厚实的防水油毡布,再整齐地覆盖上提前准备好的、干燥的茅草(后来考虑到防火和耐久,周振华还是决定去买了些价格实惠的石棉瓦来代替最初的茅草顶计划),一层压一层,确保下雨绝不会漏水。
同时,鸡舍内部也做了规划。周振华用较细的木料钉制了一排排离地半尺高的栖架,供鸡夜晚休息。又规划好了未来放置产蛋箱的位置,以及通风换气的窗口(还细心地设计了可开关的木窗和钉上防鸟网的纱窗)。
鸡舍主体完工后,便是围绕运动场的围网工程。他们选用的是结实的尼龙渔网(成本相对铁丝网低,且不易伤鸡),用粗长的竹竿作为支柱,深埋固定,然后将渔网紧紧绷直,固定在竹竿上,下方用土压实,防止黄鼠狼等钻入。围网很高,既防止鸡飞出去,也防范外面的天敌。
最后,在运动场的一角,用砖石简单垒了个遮雨棚,和木灰,作为鸡的“沙浴”池,让它们可以自行清洁羽毛,驱除寄生虫。
整个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期间下过一场小雨,耽误了两天工期;也遇到过挖到顽固石头,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撬出;高大壮还不小心砸到了手指,肿了好几天。但全家人齐心协力,没有抱怨,只有互相鼓劲和欢声笑语。
周振华是整个工程毫无疑问的核心和总工程师,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思考周密。他的双手磨出了新的水泡,又变成厚茧,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日益明亮。
足足忙活了近十天,一个小小的、却功能齐全、结实稳固的养鸡场,终于在这片曾经的荒坡上拔地而起。黄色的土墙,深色的石棉瓦顶,整齐的围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规整,充满了崭新的生机。
一家人站在鸡场外,看着这共同劳动的成果,脸上都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虽然疲惫,但成就感满满。
“真好!真像样!”高大娘忍不住赞叹。
“嘿!以后这就是咱家的宝贝疙瘩了!”高大壮叉着腰,得意地说。
高老汉抽着旱烟,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来,显然极为满意。
周振华搂着妻子的肩膀,轻声道:“接下来,就该去挑选鸡苗了。”
高红梅靠着他,用力点头,眼中是对未来无限的美好憧憬。
这个由全家人的汗水与智慧凝结而成的小小养鸡场,仿佛已经能看到日后鸡群喧闹、蛋肥鸡壮的兴旺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