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抢菜(2 / 2)

几捆扎得整整齐齐、颜色深褐油亮的干豆角和干茄子。“夏天院子里吃不完的豆角、茄子,挑了最好的,大太阳底下晒透了收的!炖五花肉,吸饱了油,比肉还香!”高大娘抖开一捆,干菜特有的醇厚香气隐隐散开。

几个擦得锃亮的玻璃罐子,里面是红艳艳、油汪汪的腌辣椒和酱黄瓜。“都是自家种的,一点农药没打!辣椒脆生,黄瓜爽口,配粥下饭,最是开胃!”红梅捧起一罐腌辣椒,那鲜艳的红色在阳光下格外诱人。

还有一小袋一小袋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新鲜花生和红皮小土豆。“刚挖出来的,花生粒粒饱满,小土豆粉糯糯的,煮着吃、烤着吃都行!”红梅的声音温温柔柔,却带着农产品的底气。

高大娘最后又拿出几把扎得整整齐齐、根须还带着湿泥的小香葱和嫩香菜,翠绿欲滴,香气扑鼻。“今早现从后院拔的,水灵着呢,炒菜煮汤撒一把,提鲜!”

“卖!这些好东西,今儿都卖!” 周振华大手一挥,声音斩钉截铁,“数量有限,都是自家产的不多!先到先得,童叟无欺,价格绝对公道!”

“轰——”

周振华的话音刚落,人群像被点燃的炮仗,瞬间炸开了锅!刚才的失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更炽热的抢购激情!所有人都怕下手慢了,好东西就飞了。

“高大娘!咸鸭蛋!给我来十个!不,十五个!” poLo衫男士几乎是吼出来的,手已经伸向了钱包。

“干豆角!干豆角我要两捆!炖肉!给我妈寄去!” 亚麻裙女子迅速挤到前面,眼睛发亮地盯着那油亮的干菜。

“腌辣椒!我的最爱!老板,给我来一罐大的!下饭神器!” 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年轻小伙跳着脚喊。

“花生!花生给我留两袋!还有那小土豆!看着就好吃!” 花白头发的老太太动作矫健地往前凑。

“小葱香菜!老板,给我来一大把!晚上回家拌豆腐!” 一个提着菜篮子的主妇眼疾手快。

高大娘和红梅瞬间被汹涌的人潮包围。

高大娘笑得合不拢嘴,一边麻利地收钱找零(零钱盒是周振华早就备下的),一边大声回应着:“别急别急!都有!咸鸭蛋管够!……干菜就这几捆了,先到先得啊!……哎哟这位大姐,腌辣椒拿好,小心罐子!” 红梅则细心地将小袋的花生土豆递出去,轻声细语地叮嘱:

“土豆放阴凉处,花生晒晒更香。” 高老汉也赶紧放下婴儿车,挤进来帮忙维持秩序,洪亮的声音带着笑意:“排队排队!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挤坏了东西可没得赔咯!”

高大壮一边给预约的客人盛着奶白浓稠的鱼汤,一边侧头看着这比赶集还热闹的抢购场面,黝黑的脸上乐开了花,浓眉高高扬起,冲着周振华的方向,用他那特有的、压低了也像打雷似的声音嚷道:

“嘿!妹夫!你这脑子是咋长的?转得比咱塘里吃了灵泉水的鱼还快!好家伙,连咸菜疙瘩都成抢手宝贝了!我看咱家以后光卖咸鸭蛋就能发财!”

周振华也忍不住笑了,露出一口白牙。他一边快速处理着预约客人的需求,一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留意着抢购的秩序,同时心里的小算盘拨得飞快。

这意外爆发的抢购潮,带来的不仅仅是叮当作响的钞票收入(他注意到,不少城里人掏出的都是崭新的百元大钞),更是市场最直接、最热烈的投票!它无比清晰地告诉他:城里人对这种源于土地、带着阳光雨露气息、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优质农家产品,有着多么强烈的渴望和多么高的认可度!这为他心中那个关于“山水居”农产品深加工、特色礼盒和直营销售的蓝图,打下了最坚实、最令人振奋的信心基石。

大槐树浓密的绿荫下,那口熬煮着灵泉鱼汤的大锅依旧白汽蒸腾,散发出勾魂摄魄的鲜香。而此刻,这“未完工”的烟火气里,更热烈地弥漫着新鲜泥土的腥甜、阳光暴晒后的干菜醇厚、以及腌菜酱料的复合辛香。游客们满足的谈笑声、争相购买的吆喝声、周家人忙碌而喜悦的应答声、还有婴儿车里三胞胎好奇的咿呀声,交织成一曲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交响。

这口口相传的“神奇”农家乐,虽未正式开张,其最核心的魅力——那源自土地与灵泉的纯粹馈赠,以及农家人勤劳双手创造出的质朴美味——已如同这夏日的骄阳,炽热而真实地烙印在每一位来访者的心上,并催生出无限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