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缓缓笼罩着这座不眠的城市。高楼林立的商业区中,“钉刺”科技的办公室依然亮着零星的灯光,像是黑暗海面上几盏倔强的灯塔,在愈发沉重的空气中坚守着最后的光亮。
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已经持续了数周。
在公众视野里,“钉刺”科技正经历着一段艰难的时期。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扬,这位一向以敏锐和果敢着称的年轻企业家,近来频频在公开场合表现出罕见的疲惫与“不在状态”。他在一次非正式行业论坛上的发言失去了往日的锋芒,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显得犹豫甚至“过时”;原本定期更新的、充满激情的个人社交账号,也变得沉寂,偶尔出现的动态也弥漫着一股难以言说的“低迷”气息。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关于旗舰项目——“幽灵项目”遭遇“技术瓶颈”和“资源困境”的消息。项目进度“严重滞后”,团队士气“受挫”,甚至在一些小范围的业务沟通中,也透露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感”。这些信息,通过精心筛选的渠道,丝丝缕缕地渗透到业界,编织成一张看似真实的困境之网。
这一切,都是为了麻痹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对手——徐天。
策略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在经历了之前那次触及底线、直接威胁到张扬家人安全的极端行动后,徐天那边的攻势显得收敛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些不痛不痒的网络试探:试图扫描公司外围防火墙的漏洞,雇佣水军在财经新闻评论区散播质疑“钉刺”长期盈利能力的言论,以及几次小规模的、旨在扰乱“钉刺”供应链或挖角中级技术人员的商业搅局。这些行动虽然烦人,但强度与之前的恶性事件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它们更像是一种维持压力的姿态,而非决战的号角。
然而,在这片看似缓和的表象之下,“钉刺”的核心管理层却绷紧了每一根神经。副总裁林薇、技术总监沈浩、负责内部安全的乔娜以及情报分析的秦悦,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短暂的平静之下,潜藏着何等汹涌的暗流。
“这感觉,像是在雷区里屏住呼吸走路。”在一次绝密的核心团队视频会议上,林薇的声音透过加密线路传来,冷静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她的面容在屏幕冷光的映照下略显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清亮,如同淬火的寒铁。“徐天不是会被轻易蒙蔽的人,他的耐心有限。现在的安静,只意味着他在重新评估,或者在准备更难以预料的东西。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
乔娜和秦悦负责的秘密证据搜集工作,在重重阻碍中,如同工蚁般执着地推进,终于迎来了一丝微光。她们动用了所有可信的关系,在无数杂乱的信息碎片中筛选、比对,最终,一个名字,或者说一个代号,进入了她们的视线—— “老K”。
这个被称为“老K”的男人,年龄不详,背景模糊,像一个优雅的幽灵,频繁出入于城中最顶级的私人会所之一——“云巅阁”。那里是财富与权力交织的隐秘角落,实行着极其严苛的会员制,安保森严,私密性极高,被认为是许多不便公开的“灰色交易”的理想温床。根据零散的情报拼图,“老K”被怀疑是徐天那条“暗线”与外界进行联络、传递指令甚至进行利益输送的关键中间人之一。锁定他,如同在茫茫黑暗中,终于捕捉到了一个虽然微弱却持续闪烁的信号源。
几乎在同一时间,沈浩带领的技术团队,其布设的“反渗透预警系统”也发出了尖锐的警报。系统捕捉到了几次极其隐蔽、手段高超的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这些攻击像训练有素的间谍,巧妙地伪装成正常的数据访问流量,耐心地、缓慢地试图渗透进公司,尤其是“幽灵项目”数据库的核心防御层。攻击源被精心伪装,经过遍布全球的僵尸网络和代理服务器多次跳转,最终显示的源头指向海外某些无法追查的角落。
但沈浩凭借多年在网络安全领域磨砺出的“技术直觉”,以及对徐天行事风格的了解,几乎可以肯定,这双在暗处试图撬开“钉刺”核心机密的手,与徐天所掌控的那条拥有顶级黑客资源的“暗线”脱不了干系。“手法很干净,几乎没留下痕迹,但这种步步为营、志在长远的风格,很像他们的手笔。”沈浩在深夜的技术简报中,指着屏幕上复杂的攻击路径图对林薇说,“他们在试探,也在寻找我们防御体系中最细微的裂缝。”
所有的线索,无论是现实中的“老K”,还是网络空间里无形的黑手,其活动的轨迹,似乎都隐隐约约地交汇于那个象征着奢华与隐秘的“云巅阁”。
“我们不能再被动等待了。”林薇在又一次仅有四名核心成员参加的绝密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道。她的目光扫过屏幕上另外三张同样凝重的面孔。“我们需要能一锤定音的东西——能直接证明徐天指使他人进行商业间谍活动、发动网络攻击,乃至策划人身威胁的确凿证据。录音、录像、文件,任何能将其直接与这些罪行关联起来的铁证。否则,我们所有的防御和反击,都像是在与影子搏斗,永远无法给予其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