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浮世钉 > 第129章 徐天的“拜访”

第129章 徐天的“拜访”(1 / 2)

那是一个看似寻常的工作日下午,“钉刺”办公室内弥漫着一种特有的、属于创业公司的紧张与忙碌。键盘敲击声、低声讨论、白板笔尖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奋斗的交响乐。然而,在这片看似有序的忙碌之下,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焦虑。A轮融资已进入与一家核心投资方深度尽职调查的关键阶段,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公司的生死,空气仿佛也因此而凝固,带着山雨欲来的沉重感。

就在此时,前台处传来一阵细微却无法忽视的骚动,如同平静湖面投入了一颗石子。员工们纷纷从工位抬起头,或假装经过走廊,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入口处。那里,出现了两个身影。为首之人,正是那位在业内如雷贯耳,近期更被视为“钉刺”头号潜在威胁的“大反派”——启辰资本的徐天。

他的到来,毫无征兆,如同一次精心策划的突袭。没有提前预约,没有冗繁的通报流程,他只带了一名神情干练、步履无声的助理,仿佛只是信步路过。徐天本人,依旧是一副无可挑剔的商业精英模样。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一丝不苟的发型,金丝眼镜后是那双洞察人心、却总是带着几分疏离笑意的眼睛。他步履从容,气场强大,人还未至,那股无形的压力已经弥漫开来,瞬间打破了公司内部原有的工作节奏。

“是徐天?他怎么来了?”

“这个时候来,肯定没好事……”

“看林总怎么应对了……”

员工们压低声音的窃语如同潮水般在办公区蔓延,猜测、不安、好奇的情绪在空气中碰撞。徐天的形象,早已通过苏曼君事件以及后续一系列或明或暗的商业挤压,在“钉刺”员工心中蒙上了一层复杂的阴影。他的突然造访,无疑是在本已波澜起伏的湖面上,又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消息第一时间传到了林薇的耳中。她正在审阅一份尽职调查所需的复杂财务预测模型,闻讯的瞬间,握着鼠标的手指微微一顿,眼底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惊愕。徐天选择在这个微妙的时刻亲自上门,其用意绝非简单。短暂的惊讶如同电流般掠过神经,但她迅速将其压下,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恢复绝对的镇定。她关掉电脑屏幕上复杂的图表,整理了一下因伏案工作而微有褶皱的衣领,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她知道,这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正面交锋。

“请徐总到我办公室吧。”林薇的声音通过内线电话传出,平静得不带一丝波澜。

当徐天在林薇的引领下步入这间cEo办公室时,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扫描仪,迅速而细致地环顾了一周。这间办公室,与他那位于cbd核心区、可以俯瞰全城、装修极尽奢华的董事长办公室相比,堪称“简陋”。面积不大,陈设简单,除了必要的办公桌椅、书柜和一套待客的小沙发茶几,再无多余装饰。墙上挂着的是“钉刺”产品的迭代路线图和团队拓展活动的合影,白板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尚未擦去的业务逻辑推演。然而,正是这种毫无保留的“简陋”,却洋溢着一股压抑不住的、野蛮生长的生命力,一种属于创业初期的、纯粹而炽热的气息。

徐天的嘴角勾起一抹恰到好处的微笑,那笑容仿佛经过精确计算,既表达了友善,又保持着居高临下的距离感。“林总这里,很有创业公司的氛围,”他的声音温和,带着一种惯有的、令人难以抗拒的磁性,“看到这些,倒让人有些怀念早年筚路蓝缕的时候了。”这番话,听起来像是前辈对后辈的感慨与认同,实则每一字都暗含机锋,意在提醒彼此之间在资源和地位上存在的巨大鸿沟。

林薇不动声色地将他让到沙发主位,自己则在对面坐下,脊背挺得笔直。“徐总日理万机,大驾光临,不知有何指教?”她开门见山,语气不卑不亢,既保持了必要的礼节,也明确划清了界限,不愿在无意义的寒暄上浪费唇舌。这场对话,从第一秒开始,就充满了无形的较量。

“指教不敢当。”徐天优雅地叠起双腿,姿态放松如同在自家客厅。恰好乔娜端着泡好的茶轻轻敲门进来,她显然也被这位不速之客惊到,放下茶杯时,动作比平时更显小心翼翼。徐天端起那只印有“钉刺”Logo的普通瓷杯,轻轻吹了吹气,啜饮一口,动作慢条斯理,仿佛在品味顶级茗茶,尽管这只是一杯普通的办公用茶。放下茶杯时,他才慢悠悠地切入正题,目光看似随意地落在林薇脸上,“只是听说‘钉刺’最近发展遇到一些困难,融资似乎……也不太顺利?”他刻意在“不太顺利”几个字上做了微不可察的停顿,观察着林薇的反应,“作为在这个行业里多走了几年的前辈,于心不忍,过来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地方。”

他的话语包裹着一层名为“关心”的糖衣,但内核却是冰冷的试探和隐形的施压。他毫不掩饰地表明,他对“钉刺”内部面临的困境、融资进程的胶着状态了如指掌。这种了如指掌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威胁。

林薇心中冷笑,徐天的信息网果然无孔不入,或者说,他施加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效果。但她面上依旧波澜不惊,如同最深沉的湖面,不起一丝涟漪。“劳徐总费心。”她的声音清晰而平稳,“创业公司,遇到困难是常态,解决了,就是成长的阶梯。至于融资,还在按计划正常推进中,虽然有些挑战,但团队有信心克服。不劳徐总挂心。”她轻描淡写地将徐天话语中的刺软化、拨开,既承认了困难的存在,更强调了克服困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