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怎么想到这些的?” 王总监终于开口,语气里少了几分敷衍,多了几分好奇。
“我们做营销,最看重的就是用户体验。” 林薇关掉 deo,看着王总监,“不管是短视频 App,还是汽车,本质上都是在服务用户。用户的痛点,就是我们的机会。”
接下来的对话,远远超出了 15 分钟。王总监问了很多关于用户调研的细节,林薇一一解答 —— 她甚至能说出 “有 32% 的用户是 30 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更在意 UI 的‘颜值’和‘便捷性’”。当林薇准备起身离开时,王总监叫住了她:“林总的见解很有意思,我会向上面汇报。不过……” 他顿了顿,语气有些犹豫,“您也知道,‘钉刺’之前的情况,我们如果和你们合作,董事会那边会有压力。”
林薇心里清楚,这是对方的观望信号。她需要一个更强的筹码 —— 一个能证明 “钉刺” 实力的筹码。
这个筹码,在三天后如约而至。
周五晚上 11 点,沈浩突然冲进林薇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林总!爆了!‘电子夜行者’的视频爆了!”
林薇立刻接过平板 —— 屏幕上是 “电子夜行者” 发布的那条视频:《夜空中最亮的星》的电子 reix 版,搭配上海陆家嘴从黄昏到深夜的延时摄影。发布仅三个小时,播放量就从 1 万涨到了 120 万,评论超过 3 万,点赞超过 10 万。
“你看评论!” 沈浩指着屏幕,“很多人问‘这是什么 App 拍的’‘怎么下载闪拍’‘求 bG 链接’!”
林薇立刻拨通了乔娜的电话:“立刻联系‘星辉’,把所有能调动的资源都加上,推这条视频!另外,让内容团队准备‘电子夜行者’的幕后故事,发到站外平台!”
那一夜,“钉刺” 的办公室灯火通明。乔娜和 “星辉” 的对接人开了整整一夜的视频会,调整资源推荐位;张扬带着团队整理 “电子夜行者” 的采访素材,赶在凌晨 5 点前,写出了一篇题为《从素人到全网爆红:他用一首老歌,拍出了城市的浪漫》的文章,发布在微博和小红书;沈浩则守在数据后台,看着播放量每小时都在翻倍 —— 凌晨 3 点,播放量破 300 万;早上 6 点,破 500 万;中午 12 点,破 1000 万。
#闪拍大神养成计划 #的话题,也从热搜榜第 23 名,一路冲到第 3 名,阅读量超过 5 亿。
更让人惊喜的是,连锁反应开始了。被 “钉刺” 扶持的第二个创作者 “小吃货阿泽”,发布了一条 “一分钟还原北京炸酱面” 的视频 —— 他用 “闪拍” 的快剪功能,将买菜、切菜、炒酱的步骤压缩成 1 分钟,画面清晰,节奏明快,播放量很快破了 500 万;第三个创作者 “街头摄影师 Leo”,拍了一组 “城市街头的温暖瞬间”,用 “闪拍” 的滤镜功能,将普通的街头照片调出了电影感,转发量超过 20 万。
“闪拍” App 的下载量开始暴增。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排名,从之前的第 56 名,一跃冲到第 3 名;安卓应用商店的下载量,单日新增超过 300 万次。“闪拍” 团队的负责人亲自给乔娜打电话,语气里满是激动:“乔总,太感谢你们了!我们的服务器都快扛不住了,正在紧急扩容!”
“星辉传媒” 也趁势加大了宣传力度 —— 旗下的娱乐账号集体转发 “闪拍” 的爆款视频,甚至邀请 “电子夜行者” 参与旗下一档综艺的录制,进一步扩大声量。
一周后,活动结束,最终数据出炉时,整个 “钉刺” 办公室都沸腾了 ——“闪拍” App 新增用户 1200 万,日活用户从 300 万涨到 1200 万,翻了两番;用户平均使用时长从 25 分钟增加到 48 分钟;而整个活动的投入成本,只有 800 万 —— 仅为一线明星代言费用的五分之一!
大获成功!
郑总打来电话时,语气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甚至能听到电话那头董事会成员的欢呼声:“林总!成功了!太漂亮了!之前董事会那些质疑你的老家伙,现在都没话说了!后续和‘星辉’的合作,我们马上深化!你要什么资源,尽管开口,董事会绝对支持!”
盟友的信心被彻底点燃。“星辉传媒” 不仅增加了合作预算,还将旗下其他几个短视频 App 的推广项目,也交给了 “钉刺”;甚至主动牵线,介绍了几个影视公司的客户给 “钉刺”。
“钉刺” 凭借这一役,不仅彻底度过了生存危机,更在行业内打出了一张独特的名片 —— 极致的内容洞察和用户赋能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靠砸钱就能复制的,而是需要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以及对内容的专业打磨。
林薇没有丝毫懈怠。她立刻让乔娜整理 “闪拍” 项目的完整案例研究 —— 从项目背景、方案制定、执行过程,到数据成果、用户反馈,每一个环节都详细记录,还附上了爆款视频的截图、数据变化曲线、用户访谈实录。乔娜团队花了三天时间,将这份案例研究做成了一份精美的 ppt,标题定为《如何用内容赋能,打破巨头流量壁垒 —— 以 “闪拍” 案例看新能源汽车营销新路径》。
林薇亲自将这份 ppt 发送给了 “启辰科技” 的王总监,同时抄送给了 “启辰” 的 cEo 李总。她在邮件里写道:“李总、王总,‘闪拍’项目的成功,证明了‘内容赋能’的潜力。对于新能源汽车营销而言,用户同样需要‘能共情的内容’—— 比如让真实用户分享驾驶体验,用专业内容解读汽车功能。期待能有机会与您深入探讨。”
这一次,对方的回应快得出奇。
第二天早上 9 点,林薇刚到办公室,手机就响了。来电显示是 “启辰科技 cEo 办公室”。
“请问是林薇总吗?” 电话那头,是一个沉稳的男声,“我是启辰科技的李建国。我看了你们的‘闪拍’案例,非常感兴趣。不知您是否方便,下周三来我司详细聊一聊?我们的新车发布营销,或许可以尝试‘内容赋能’的模式。”
林薇握着手机,感觉心脏在胸腔里有力地跳动。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平静却坚定:“李总,我很方便。下周三,我准时到。”
挂了电话,她转身看向办公室里忙碌的团队 —— 乔娜正在和 “星辉” 对接新项目,张扬在给内容团队做培训,沈浩在分析新客户的数据。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每个人的脸上,带着温暖的光芒。
星火,终于开始燎原。
“钉刺” 这艘曾经伤痕累累的小船,在行业的惊涛骇浪中,没有沉没。它凭借着对用户的敬畏,对内容的执着,以及团队的坚韧,不仅稳住了航向,还扬起了一张更坚韧的帆。
林薇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她知道,前方的海洋会更广阔,但也必然更凶险 —— 会有更多巨头入局,会有更激烈的竞争,会有更多未知的挑战。但她不害怕。
因为她身后,是一群愿意和她一起熬夜、一起拼、一起相信 “内容能改变一切” 的伙伴;因为她手里,握着 “用户赋能” 这把最锋利的武器。
“钉刺” 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