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空气仿佛凝固了,其他与会成员噤若寒蝉,目光在两人之间逡巡。争论持续了十几分钟,问题却无法解决,最终只能不欢而散,将矛盾上交到林薇这里。
听着双方各自的陈述,林薇感到一阵强烈的头痛。她理解王哲维护客户关系、推动项目前进的急切心情,也从心底里认同沈浩对技术底线和专业精神的坚守。双方似乎都有道理,但这种僵局显然损害了团队合作和项目进展。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次冲突像一记警钟,在林薇心中敲响。她意识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调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钉刺”已经长大了,不能再依赖于初创期的“人治”模式。它必须经历一场深刻的蜕变,从依靠个人魅力和情感纽带的“游击队”,转向依靠制度、流程和文化的“正规军”,即从“人治”走向“法治”。
她迅速行动,召集中高层管理者,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封闭式战略研讨会。会议开始时,林薇开门见山,定下了基调:“兄弟姐妹们,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以前我们人少,目标单一,就是活下去,所以我们可以极度扁平,可以灵活机动,所有问题都能当面沟通解决。但现在,我们团队扩大了,项目复杂了,目标多元了,就必须立下规矩,建立秩序。否则,内耗会拖垮我们好不容易取得的成绩。接下来,我们要集中精力建立三样东西:清晰高效的业务流程、明确无误的岗位权责,以及最重要的——能够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属于我们‘钉刺’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观。”
这场会议艰苦而富有成效。在秦悦的主导和协助下,公司建立了更为严格、透明的财务审批流程和项目成本核算体系,让每一笔钱的花销都有据可依,确保公司的财务健康。乔娜则带领人事部门,加班加点制定出了详尽的招聘标准、入职培训计划、绩效考核办法和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制度,让人力资源管理走向规范化。沈浩则凭借其技术上的严谨,推动确立了技术研发的规范流程、代码标准和知识管理体系,确保技术积累的可延续性和项目质量的可控性。
而林薇亲自牵头,与核心团队一起,花了大量时间回顾公司创业的初心,分析成功案例背后的共同基因,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过反复的提炼、激烈的讨论甚至争论,他们最终确立了“钉刺咨询”的三条核心文化价值观:
客户价值至上:始终关注为客户创造长期、可持续的真实价值,而非追逐短期利润或盲目迎合。
专业主义精神:敬畏守艺,坚守各自领域的专业标准和道德底线,对交付成果负责到底。
坦诚协同:倡导开放沟通,打破部门壁垒,有话直说,对事不对人,通过协作实现共赢。
这些耗费心血制定出的制度和文化纲领,被精心制作成精美的手册,醒目地印制在办公室的文化墙上,并且被纳入每一位新员工的入职培训中,在每一次新项目启动会上被反复强调和解读。
推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充满了阵痛。这意味着每个人都要改变旧有习惯,适应新的规则,短期内甚至可能因为流程变得复杂而牺牲掉一些效率。有人感到不适应,有人暗中抵触。但林薇顶住压力,坚定不移地推动着这场变革。她深知,这是企业成长必经的“成人礼”,是化蛹成蝶的痛苦前奏。只有建立起坚实的制度框架和深入人心的文化,公司才能行稳致远。
然而,文化的建立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事件的淬炼。旧的矛盾和习惯尚未完全理顺消除,新的考验却已悄然而至。他们精心筑造的“巢穴”,吸引来的并不仅仅是志同道合的“凤凰”,也可能混杂着别有用心的窥探者。
一天下午,乔娜面色凝重地敲开了林薇办公室的门,手中拿着一份简历。
“薇姐,有件事需要你亲自定夺。”乔娜将简历放在林薇桌上,“这个人,周瑞,来应聘高级项目经理职位。他的履历非常漂亮,顶尖大学毕业,之前在几家知名4A广告公司都待过,独立带领过千万级别的整合营销项目,而且最关键的是,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和资源,从经历上看,几乎是为我们接下来的‘蔚风’项目二期量身定做的完美人选……”
“听起来是个人才,有什么问题吗?”林薇敏锐地捕捉到了乔娜语气中的犹豫。
“但是,”乔娜压低了声音,“我按流程做背景调查时,发现他上一段工作的离职原因非常模糊,前同事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有些地方语焉不详。而且,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之前效力时间最长的那家4A公司,和我们的老对手——寰宇集团,有着长期深度的战略合作关系。我有点担心……这会不会太巧合了?”
林薇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她低头凝视着简历上那个名字——周瑞。简历上的照片,是一个面带自信微笑、眼神精明的中年男子。徐天的影子,似乎又一次无声无息地,透过这薄薄的几张纸,笼罩过来。办公室窗外的天空,不知何时积聚起了乌云,预示着山雨欲来的沉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