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多方打听,林薇和沈浩在一个充满手办和模型的工作室里找到了韩东。他年约四十,不修边幅,正沉浸在一套复杂的3d渲染中,对来访者爱搭不理。
沈浩试图用技术语言与他沟通,才勉强让他抬起头。
“寰宇?苏曼君?”韩东嗤笑一声,“那帮白痴还没倒闭吗?找我干嘛?我可没兴趣给他们打工。”
林薇没有提苏曼君,而是直接将“清源”项目的背景、他们的策略、以及目前遇到的技术瓶颈(主要是缺乏高质量的低成本视觉设计)说了出来。她强调的是“挑战”和“创造”,而非“雇佣”。
韩东听完,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眼神里有了点兴趣:“用数据打脸大公司?用最低成本追求最大效果?这有点意思。比给那些暴发户老板设计土豪金Logo强。”
韩东最终同意以极低的“友情价”和后期分成模式加入项目,但要求绝对的设计自主权。他的加入,立刻让“钉刺”的视觉输出能力提升了几个档次。
他根据沈浩的数据分析,设计了一系列极具冲击力和讽刺意味的视觉海报和短视频。
一张海报上,是一只粗糙的手握着“清源”护手霜,背景是无数条看似华丽却一模一样的虚假用户评论被像垃圾一样扫开,配文:“真实,无需刷屏。”
一个短视频,用动画形式对比了“老牌国货把钱花在成分上”和“某些新品把钱花在刷单和广告上”的过程,直观而有趣。
这些高质量的内容,通过张扬的社交媒体运营和沈浩的精准投放,像一颗颗炸弹,在之前积累的“真实”口碑基础上,引发了更大的讨论热潮。
“(清源)这波营销真是又刚又聪明!”
“哈哈哈,虾仁猪心啊,这是在说谁我不说。”
“设计感真好,没想到老牌子也能这么潮?”
话题度持续攀升。“清源”护手霜的销量开始快速增长,甚至一度出现了断货的情况。李老板兴奋得连夜打电话给林薇,要求扩大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