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医者丹途 > 第257章 传承考验

第257章 传承考验(1 / 2)

苍玄丹道学院的 “传承试炼场” 外,三十名候选者肃立成列 —— 他们中有丹道学院的优秀学子,有各流派推荐的核心弟子,甚至有来自偏远小镇的民间医者,都是经联盟筛选出的 “丹道潜力者”。林霄站在试炼场入口,手中握着一块刻有 “守脉护苍生” 字样的灵脉令牌,身后的试炼场大门上,悬浮着四层考验的全息投影:“理念辨真、灵脉实战、民生抉择、初心叩问”。

“今日的考验,选的不是‘最会炼丹的人’,而是‘最懂丹道为何物的人’。” 林霄的目光扫过每一位候选者,声音庄重,“苍玄丹道的传承,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初心的延续 —— 若忘了‘守脉护苍生’的根本,再精湛的丹术,也只是空谈。”

试炼场第一层 “理念堂” 内,三十名候选者围坐在灵脉投影屏前,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两个案例:一是火离用 “圣火 + 暗物质” 炼制稳脉丹时,既保留上古控火诀又结合现代能量检测的过程;二是某修士用 “暗物质强行混合灵脉草” 炼丹,虽短期提升药效,却导致灵脉污染的后果。

“请诸位回答:何为‘现代与传统融合’?两者的边界在哪里?” 林霄的声音透过灵脉传声符响起,“限时一炷香,以书面形式阐述,需结合《苍玄丹医融合大典》的核心理论。”

候选者们纷纷提笔,却出现了明显分歧:有的只强调 “技术创新”,认为现代检测仪器能替代传统经验;有的则固守 “传统至上”,觉得融入现代元素是对丹道的亵渎;唯有少数几人,提到了 “理念为魂,技术为器”—— 来自民生丹道派的少年阿墨,在答卷中写道:“融合不是‘技术叠加’,而是‘以传统理念定方向,以现代技术补不足’,如火离师兄用现代仪器控暗物质浓度,是为了更好实现上古‘阴阳调和’的丹道魂,而非背离传统。”

一炷香后,答卷由林霄与赵烈、李雪共同评审。那些只重技术或固守传统的答卷,均被标注 “理念偏差”,直接淘汰;包括阿墨在内的十五名候选者,因精准抓住 “理念为魂” 的核心,进入下一层考验。林霄看着淘汰者的背影,轻声道:“连融合的本质都辨不清,怎会懂传承的重量?”

第二层考验设在试炼场的 “模拟灵脉区”,这里复刻了西境常见的 “复合型灵脉损伤”:节点僵化、周边土壤灵脉流失、能量流动紊乱,与冰月曾修复的灵脉问题如出一辙。林霄给每位候选者发放了相同的材料:冰魄灵核碎片、丹魂草种子、灵脉本源液,以及一份《灵脉修复基础指南》。

“限时三个时辰,修复指定灵脉节点。” 林霄补充规则,“可自主选择修复方式,但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修复后灵脉活性需达 80% 以上;二是三个月后(模拟时间流速),灵脉仍能保持稳定,无二次损伤。”

不少候选者为求 “速成”,直接将灵脉本源液注入僵化节点 —— 短期内,节点活性确实飙升至 90%,但模拟三个月后,因土壤灵脉流失,活性骤降至 40%,触发 “二次损伤” 淘汰机制;而阿墨与另外五名候选者,则效仿冰月的 “灵脉生态修复法”:先在节点周围种植丹魂草,用稀释的本源液浇灌土壤,待草芽破土后,再将冰魄灵核碎片嵌入节点,以 “草养脉、脉护草” 的方式缓慢修复。

三个时辰后,他们修复的节点活性虽仅达 85%,但模拟三个月后,活性仍稳定在 82%,且土壤灵脉浓度提升了 15%。“灵脉修复,不是‘救急’,而是‘护久’。” 林霄走到阿墨身边,看着他种下的丹魂草,“你没追求短期数据,反而关注生态循环,这正是灵脉传承需要的‘长远眼光’。”

此轮过后,仅余六人进入第三层考验。

第三层考验的场景,是试炼场复刻的 “南境灾荒小镇”:小镇因灵脉断裂,百姓无粮可吃,还爆发了 “风寒症”;同时,镇上有三名修士因灵脉僵化,急需 “稳脉丹” 救治 —— 但候选者手中的资源,仅够炼制十份 “灵脉稻种丹”(可让百姓种下灵脉稻,解决饥荒)或三枚 “稳脉丹”,无法两全。

“给你们半个时辰,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林霄的声音不带情绪,却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位候选者心头。

有人犹豫再三,选择了 “稳脉丹”,认为 “修士能保护小镇,救修士就是救更多百姓”;有人试图 “拆分资源”,结果稻种丹药效不足、稳脉丹也无法成型,双双失败;唯有阿墨与另外两名候选者 —— 来自灵溪谷的医者青禾、灵脉生态派的弟子楚舟,选择了 “灵脉稻种丹”。

“修士有自保之力,可百姓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阿墨的声音虽轻,却很坚定,“林院长说,丹道的根在百姓 —— 若百姓没了,护灵脉、修丹术,又有何意义?” 他还补充道,“可留下部分灵脉草残渣,炼制简易‘风寒膏’,先缓解百姓病症,待稻种长成后,再联合守脉堂救治修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