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医者丹途 > 第196章 学术交流

第196章 学术交流(2 / 2)

参赛选手中,既有圣火丹宗的传统丹师王长老,也有学院的寒生;既有冰云宗的冰系丹师,也有西境的平民丹师。

王长老选择用传统火炼术:他凭经验控制灵火,药材投放顺序、火候调整全靠手感,炼丹过程中没有看任何仪器,却能精准判断 “什么时候加灵髓液、什么时候关火”。一个时辰后,他炼出的抗邪丹,抗邪苷含量 1.9%,但单枚成本 12 灵币,超出了要求。

寒生则用现代技术:他先用成分检测仪筛选药材,选出性价比最高的破邪花(抗邪苷含量高,价格低),再用精准温控丹炉,按 205c的最佳温度炼制,还加入了冰棘果的抗冻蛋白(降低对破邪花的用量)。最后,他的抗邪丹抗邪苷含量 2.0%,单枚成本 8 灵币,完全符合要求。

“你的成本控制得好,但火炼的‘老味道’没了。” 王长老拿着寒生的丹药,仔细闻了闻,“传统火炼的丹药,有股‘火气’,能激发修士的阳属性灵力,配合抗邪效果更好。” 寒生立刻请教:“那能不能在现代控温的基础上,加一点‘灵火炙烤’的步骤?”

两人当场尝试:寒生用控温丹炉炼出丹药雏形,王长老用灵火快速炙烤丹药表面,再用检测仪检测 —— 抗邪苷含量 1.95%,单枚成本 9 灵币,还多了 “激发阳属性灵力” 的效果,比两人单独炼制的都好。

“这就是交流的意义!” 林霄走过来,看着两人的成果,“传统的‘火味’,现代的‘精准’,结合起来就是更好的丹道。”

其他炼丹台也纷纷出现 “传统 + 现代” 的组合:冰云宗的丹师用学院的检测仪筛选冰系药材,再用传统冰炼术炼制,丹药合格率提升了 25%;西境的平民丹师用学院的 “低成本配方”,结合传统炮制术,让抗邪丹的成本又降了 1 灵币。

交流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成果共创”—— 各宗门丹师围绕 “灵脉枯竭修复”“稀缺药材替代”“丹药副作用控制” 三个未来难题,分组讨论,形成初步解决方案。

“灵脉枯竭是未来十年的大问题,尤其是东境的灵脉,经过魔教一战,很多节点都有损伤。” 林霄提出第一个难题,“我们学院研究出了‘灵脉修复丹’的初步配方,但需要大量‘千年灵参’,这种药材太稀缺,没法大规模生产。”

“我们冰云宗有‘冰参’,虽然药效比千年灵参弱,但产量大,能不能试试混合使用?” 冰云宗的丹师提议。赵烈长老也补充:“我们圣火丹宗的‘火参’,能激发灵脉活性,和冰参搭配,说不定能互补。”

分组讨论后,众人形成了初步方案:用冰参(60%)、火参(30%)、千年灵参(10%)混合,配合学院的 “灵脉激活检测技术”,调整丹药配比,既能保证药效,又能降低成本。林霄当场决定:由学院牵头,冰云宗、圣火丹宗配合,成立 “灵脉修复丹研发小组”,三个月后拿出成品。

针对 “稀缺药材替代” 难题,各宗门分享了本地的 “替代药材清单”,流云商会则承诺:建立 “药材互助平台”,各宗门可在平台上交换稀缺药材,商会负责运输,只收成本价。

针对 “丹药副作用控制”,石磊提出:由学院牵头,建立 “丹药副作用数据库”,各宗门将遇到的副作用案例录入数据库,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每月更新一次。

夕阳西下时,交流活动圆满结束。各宗门丹师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有的带走了学院的检测技术手册,有的带走了传统丹典的手抄本,有的则加入了共创小组,约定后续继续合作。

林霄站在广场上,看着逐渐散去的人群,手中握着 “丹道联盟” 的图腾印信。广场的展架上,新增了一本 “交流成果手册”,记录着本次活动的所有分享内容、实操经验与共创方案。手册的最后一页,写着:“丹道的未来,不在孤芳自赏,而在携手同行;不在固守传统,而在融合创新。”

夜色降临,学院的实验室里,“灵脉修复丹研发小组” 的成员已经开始工作;药材仓库里,冰云宗送来的冰参与圣火丹宗送来的火参,正被小心翼翼地存放起来;数据库的服务器上,第一份 “丹药副作用案例” 已经录入 —— 这场学术交流活动,不是结束,而是苍玄大陆丹道 “融合发展” 的开始。

林霄知道,未来的丹道之路,还会有更多难题,但只要各宗门能像今天这样,打开山门,共享经验,互补长短,就能让丹道的光芒,照亮苍玄大陆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位修士、每一个百姓,都能受益于丹道的进步,这才是学术交流的真正意义,也是他建立学院、推广现代丹道理念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