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医者丹途 > 第51章 交流准备

第51章 交流准备(1 / 2)

研究堂的窗棂上凝结着细碎的冰花,林霄对着摊开的《五宗丹道大典》已静坐了三个时辰。书页上用朱砂圈出的 “九转还魂丹” 图谱旁,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既有现代医学的 “蛋白质热稳定性曲线”,也有修真界的 “灵力共振频率”,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在兽皮卷上碰撞出奇异的火花。

“这样还是不行。” 他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将手中的炭笔重重搁在案上。案头的琉璃器皿里,九阳草的萃取液正泛着诡异的灰黑色 —— 这是第七十三次尝试高温与低温结合的失败品。传统炼丹要求三千度烈火持续灼烧,而他试图用灵力屏障分割药材内外层,让外层承受高温淬炼,内层保持活性,可两种力量总会在某个临界点突然失衡,像水火相遇般剧烈冲突。

苏瑶端着刚温好的灵参汤走进来,看到实验台上堆积如山的失败品,轻声叹了口气:“已经连续七日了,你都没好好合过眼。” 她将汤碗放在散热的青铜炉边,指尖拂过林霄眼下的青黑,“赵长老说过,张弛有度才能精进,你这样硬撑……”

“交流会只剩四十五天了。” 林霄打断她的话,目光重新落回丹典,“青云宗的李慕然擅长‘星火炼药术’,能在瞬息间调控七十二种火焰温度;万法寺的慧能大师,据说能用佛法净化药材中的所有杂质,连验药石都测不出丝毫瑕疵。我若不能拿出真正突破性的理论,怎么代表宗门?”

他说着翻开新的一页,上面贴着楚峰送来的纸条,字迹清隽如剑:“九转还魂丹的关键不在火候,而在‘转’字,需借北斗七星之力,每转一刻钟引一次星辰灵力。” 这个提示让林霄茅塞顿开 —— 或许问题不在温度本身,而在能量的来源与转换方式。

当日午后,林霄带着弟子们在研究堂后院布下七星阵。七根刻满星纹的玄铁柱按北斗方位矗立,阵眼处嵌着一枚巨大的月光石,能吸收夜间的星辰灵力。当第一缕星辉落入阵中,林霄立刻启动改良后的炼丹炉,将九阳草与烈火莲按特定比例投入。这一次,他没有用自身灵力催动火焰,而是引导阵中的星辰之力缓缓注入炉膛。

琉璃视窗里,药材在淡银色的火焰中渐渐融化,表面浮现出细密的星纹。林霄紧盯着灵力监测仪,当数值达到两千八百度时,突然掐动法诀,阵眼的月光石爆发出耀眼的光芒 —— 这是他设计的 “灵力缓冲机制”,用星辰力中和高温对药材活性的破坏。

“成了!” 负责记录的弟子突然惊呼。只见炉鼎中央,一团金红色的药液正缓缓凝聚,表面流转的光晕既有烈火莲的炽烈,又有星辰力的温润。苏瑶立刻用特制的玉勺舀出一滴,滴在验药石上,石头竟同时亮起代表 “活性保留” 与 “药力醇厚” 的双彩光芒。

林霄却紧锁眉头:“活性指数还是差了三个百分点。” 他调出药液的分子结构图,发现烈火莲中的某种蛋白酶,在两千五百度以上就会开始分解,“必须找到替代这种酶的物质,或者…… 找到让它在高温下存活的方法。”

三日后,赵青阳长老的紫竹拐杖敲开了研究堂的门。老长老看着七星阵中悬浮的半成品丹药,浑浊的眼睛里闪过精光:“你这思路,倒是与上古的‘天人合炼’之法不谋而合。” 他从袖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兽皮,“这是老夫年轻时在极北冰原找到的《寒焰真经》,上面记载着一种‘冰核火壳’的炼药术,或许能解你的燃眉之急。”

林霄展开兽皮卷,上面的古篆记载着一种匪夷所思的技法:用万年寒冰的内核包裹药材,外层则用灵火灼烧,利用冰与火的温差形成特殊的能量场,既能保持药材活性,又能激发深层药力。这个发现让他激动得手心冒汗 —— 这与现代材料学中的 “梯度功能材料” 理念惊人地相似!

接下来的十日,研究堂成了冰火交织的世界。林霄带领弟子们将极北冰原带回的寒冰,切割成微米级的薄片,再用灵力将其包裹在药材表面。当第一炉采用 “冰核火壳” 技法的九转还魂丹出炉时,整个研究堂都弥漫着奇异的香气,丹药在玉盘中旋转,一半如烈火燃烧,一半似寒冰凝结,却完美地融合成一个整体。

验药结果显示,药材活性保留率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九十八,比之前的方法提升了十七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丹药中蕴含的能量极其稳定,既没有传统高温炼制的燥烈,也没有单纯低温萃取的滞涩。赵青阳闻讯赶来,服下丹药后运转灵力,突然抚掌大笑:“好小子!这丹药竟能自行调节灵力输出,老夫多年的经脉暗伤,竟隐隐有了松动的迹象!”

理论体系的完善同样迫在眉睫。林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新丹道原理解析》,用现代科学的逻辑框架,重新诠释了修真界的炼丹术语:“灵力共振” 对应分子振动频率,“丹药灵性” 实为复杂有机化合物的活性表现,“五行调和” 则是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