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能量产额爆表(1 / 2)

报废的\"烛龙之息\"核符被秦洛如同珍宝般带回实验室。他没有丝毫停歇,立刻投入到对失败数据的分析和新材料方案的推演中。几何画板上,无数微观结构模型和能量流场模拟图交替闪烁,碳纳米管、石墨烯片层、新型陶瓷基复合材料等各种增强方案被提出、计算、优化、再否定。

就在秦洛沉浸于材料学的微观世界时,一个被忽略的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分析那枚报废核符内部残留的能量痕迹时,他发现了一些极其微弱、但频谱异常特殊的灵波信号。这些信号并非聚变反应的主产物,更像是某种高能粒子与符箓内部特殊结构发生次级反应产生的\"副产品\"。

\"这是……\"秦洛眉头微蹙,调取了试验时所有的监测记录,尤其是能量输出总量的最终核算数据。当他将理论计算的最大能量产出与实际测灵浑天仪记录的总输出进行比对时,一个令人震惊的差异出现了。

实际输出的总能量,比理论计算的氘氚聚变最大可能释放能量,高出约百分之一点七!

这个差额看似微小,但在核聚变这种级别的能量释放中,已经是一个极其惊人的数字!意味着有额外的能量来源!

\"能量不守恒?不,不可能!\"秦洛立刻否定了这个违反基本物理定律的想法,\"一定是哪里被忽略了……次级反应?那些特殊的灵波信号!\"

他立刻将注意力转向那些异常的灵波信号,动用几何画板的强大算力,对其进行深度解析和溯源模拟。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推演,一个大胆的、近乎疯狂的猜想逐渐浮出水面——

在核聚变产生的极端高温高压和高能粒子流环境中,符箓基板中掺杂的\"虚空晶尘\"——这种被认为只是用于提升空间稳定性和灵力导通性的稀有材料,其内部某种尚未被认知的微观结构,似乎被激活了!

这些\"虚空晶尘\"微粒,仿佛变成了微型的\"能量放大器\"或者说\"灵能共鸣器\"!它们并非凭空创造能量,而是以一种难以理解的方式,从周围空间乃至更深层次的维度背景中,汲取了极其微弱的\"真空零点能\"(Zero-pot Energy),并借助聚变反应提供的强大\"引信\"和特定频率的灵波,将其放大、转化,汇入了主能量流中!

这多出来的百分之一点七的能量,很可能就来源于此!

这个发现让秦洛心跳加速!如果猜想为真,那意味着他无意中触碰到了一个远比核聚变本身更加深奥、潜力更加无穷的领域——对宇宙本底能量的利用!

这不再是简单的物质能量转化(E=c2),而是涉及到了量子场论和空间本质的层面!

他立刻着手设计新的验证实验。这一次,他刻意调整了符箓基板中\"虚空晶尘\"的掺杂比例、分布形态,并优化了符纹结构,试图更有效地激发和引导这种\"次级能量提取\"效应。

新的试验符箓被命名为\"烛龙之息·改\"。

试验再次开始。当聚变反应稳定运行后,秦洛和所有监测人员都死死盯着测灵浑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