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药材标准化编码(1 / 2)

百草堂的独家协议虽然解决了品质问题,却带来了新的混乱——药材命名和分类的混沌状态令人抓狂。

\"我要的是三年生紫云草,你们送来的是什么?\"一个炼丹弟子对着送货人发火。 送货人委屈道:\"这就是紫云草啊!我们那儿都这么叫!\" 苏妙仪过来一看,摇头:\"这是蓝雾草,只是长得像紫云草。\"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同药异名、异药同名、地域差异、方言称呼...药材名称的混乱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和安全。

\"必须建立标准化编码系统!\"秦洛下定决心。

一场药材界的\"书同文车同轨\"工程开始了。第一道难关就是分类标准之争。

按药性分?按形态分?按产地分?各派争论不休。 \"当然按药性!我们炼丹最看重药性!\" \"按形态更直观!一看就知道是什么!\" \"按产地最重要!不同产地药效天差地别!\"

秦洛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方案:\"为什么不能多维度分类?每个药材一个唯一编码,包含所有信息!\"

于是,第一个\"药材全息编码系统\"诞生了。每个编码包含:

【物种代码】【产地代码】【年份代码】【品质等级】【采收时间】【处理工艺】...

编码长达二十位,看得传统派头晕眼花:\"这哪记得住!\" \"不需要记住,\"秦洛展示扫码灵符,\"扫一下就知道全部信息!\"

接下来是更艰巨的任务——给所有药材编码。研究院组织了一支\"药材普查队\",深入各地采集样本、记录信息、建立数据库。

过程堪比探险:有的药材生长在绝壁之上,有的只在月夜开花,还有的会主动躲避采集!

最有趣的是方言采集工作。弟子们发现,同一种药材在不同地方有几十种叫法: \"在我们那儿叫龙须草!\" \"我们叫凤尾藤!\" \"我们叫神仙须!\"

普查队员不得不带着标本箱到处跑:\"大爷,您说的是这个吗?\" \"不对,是这个!\" \"也不对,是这个...\"

三个月后,第一版《药材标准化编码手册》终于完成。厚厚的典籍堆满了整个书房,弟子们戏称:\"这比炼丹秘籍还厚!\"

但编码只是第一步,推广才是真正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