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2)

\"陛下明鉴!\"又有人急声道,\"叛军已掌控我朝大半兵力,以眼下这点兵力...\"

\"够了!\"安德烈猛地拍案,却又强压下怒意。他需要这些庸才来完成后续布局,不得不按住性子:\"尔等好好想想,即便降了大汉,没有平定内乱的功劳,还能保住如今的地位么?\"

大臣们听完安德烈的话后一片静默。这些官员既不愿与叛军开战,又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权力。

打仗总有风险,何况他们现在处于劣势,真要打起来胜算渺茫。谁都不想贸然开战,但安德烈的话确实点醒了他们——如果毫无准备直接投降大汉帝国,别说保住地位,恐怕连尊严都荡然无存。

荣誉和利益,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去争取,至少得先 ** 一部分叛军,手里握着筹码,才有资格谈条件。

安德烈环顾众人,知道该是为他们点燃斗志的时候了。

“诸位,我们只剩一个月!如果到时候还没平定叛乱,就只能坐等大汉帝国出手,结果会如何,你们心里清楚!”

话音落下,许多大臣眼中燃起了战意。

安德烈猛地起身,激昂喊道:“拼一把!胜则荣华不失,败则一无所有!”

“荣华富贵”这四个字果然奏效,很快便有人跪地宣誓:“陛下,臣誓死追随!”

一个接一个,大臣们纷纷表态。他们并非无能,只是安逸太久,磨灭了血性。现在有了目标,斗志自然被重新点燃。

安德烈满意地点头。

叶安站在一旁,静静看着这一幕。这些人的才 ** 心知肚明,但想要撬动这些老滑头的斗志,绝非易事。

安德烈仅用寥寥数语便说服了众人,叶安看在眼里,心中明白这位学生早已青出于蓝。

安德烈微微颔首,目光凝重地扫过朝堂上的大臣们,语气沉缓却坚定。

“诸位,我知你们心存疑虑,但为了家国存亡,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请相信,我们定能渡过此劫!”

他眼中燃烧的信念似乎感染了在场众人,那一刻,所有大臣都甘愿追随他平定叛乱。

随后,安德烈开始部署任务。

他并未要求大臣们率兵强攻叛军,而是以招降为主。毕竟己方兵力不足,这些老谋深算的臣子们虽口口声声愿效死力,真到生死关头未必可靠。

更何况,留给他们的时间仅剩一月,即便安德烈有心开战,也来不及整备军力。

最大的阻碍来自挪威帝国的奥德列夫。拉脱维亚如今的乱局,多半与此人暗中操纵有关。若非他横加干涉,局势绝不会恶化至此。

### 安德烈多年积累的威望仍在,但这次奥德列夫准备充分,加之大汉帝国突然陈兵边境,多方压力之下,愤懑的大臣们才被奥德列夫 ** 。

数小时后,安德烈完成所有部署,将大臣们分批派往各地。每支队伍兵力虽少,但他们的使命是劝降而非作战。

待众人离去,叶安走到安德烈身旁,轻拍他的肩膀宽慰道:

“你已尽力。奥德列夫蓄谋已久,即便没有大汉帝国插手,他迟早也会对我们发难。”

安德烈面色阴沉地点头。叶安所言他何尝不明白?只是多年心血筑就的帝国,竟在短短数日内分崩离析,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拉脱维亚在安德烈心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如今却即将失去,苦涩的情绪在他心头蔓延。

安德烈深深吐出一口浊气。

\"师父,我明白......\"

话未说完,叶安便轻拍他的肩头,了然的神情尽在不言中。空旷大殿里,师徒二人的身影相依而立,宛如夕阳下的孤胆英雄。

此时的拉脱维亚早已物是人非。不出月余,这片土地终将易主——不是归于挪威帝国,便是落入大汉帝国囊中。

安德烈派出的使臣们日夜兼程往来于各军营之间。这些政坛老手虽不善征战,却深谙周旋之道。凭借平日广结善缘的处世之道,说服叛军归顺竟出奇顺利。短短八日,已有近二十万大军重新效忠。这般战绩若在平时,足以令使臣们加官进爵。

然而对当下的拉脱维亚而言,这远远不够。刘耕给出的限期仅剩三周,若届时叛乱未平,大汉铁骑必将长驱直入。全盛时期的拉脱维亚尚且难敌强汉,何况如今内忧外患交迫?

御书房内,安德烈紧锁眉头听着最新军报。随着时间推移,归顺的军队日益减少。叛军中也并非尽数追随奥德列夫——不少将领选择自立门户,誓要独自抗击汉军。在这些武人眼中,君主不战而降便是最大耻辱。而奥德列夫趁乱起事的野心,同样令他们不齿。

他们身为忠诚报国的将领,自然既不愿归顺大汉帝国,也不会转投挪威阵营。

叶安从安德烈手中接过情报仔细阅读,沉默良久后长叹一声,对安德烈说道:

\"安德烈,或许这就是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