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2 / 2)

就连刘耕建造的城镇中心也迎来巨变。原本华美的府邸如今已扩展为小型城郭,设有城镇中心的郡城更是形成了繁华的城中城格局。

\"快看!城里何时多了座新城?\"

\"走,进去瞧瞧!\"

\"好像是新建的市集!\"

百姓们好奇地涌入这座微型城镇。在系统安排下,售卖粮食的商贩错落分布在街巷间,很快就吸引了熙攘人潮。

\"这系统当真非同凡响!\"

\"竟能影响整个大汉疆域!\"

\"不愧号称帝国时代系统!\"

刘耕对系统的赞叹未落,新的惊喜又接踵而至。升级后的城镇中心解锁了特殊建筑单位:

?女牧者(消耗50食物)

专司畜牧养殖

?女园丁(消耗50食物)

擅长果树栽培

?农妇(消耗50食物)

秉承男耕女织传统

这些新出现的单位令刘耕眼中闪过异彩。

自平定天下以来,刘耕麾下所造之民,无论农户士卒皆为青壮男子。

这般情形,令其治下男丁过剩,女眷稀缺。纵然大汉百姓尽归其统,男女之数仍难相衡。

若长此以往,恐生祸乱——无女子相伴,终非长久之计。

刘耕为此忧心多时,故征讨外族时只诛其男,携女而归。饶是如此,仍不敷用。暴兵之策未止,女子之数愈显不足。

而今终得转机,新增三类女眷单位,解此燃眉之急。

刘耕心念微动,当即令长安城外新建城镇全力催生此三类女子。

令下片刻,三道倩影自城镇中心徐步而出。

【细察系统所造三类女眷:

女祭司与果农皆可增粮产,而女农匠则同男丁般筑屋垦田,更兼“夫妇协理”之效——男女共事,事半功倍。

见此奇特设定,刘耕不禁莞尔。

心患既除,遂决意筹备登基大典。

三类女眷速遣各地:草原至幽州广布女祭司以兴牧业,余处皆产女农匠与果农。

霎时间各城镇倩影纷现,男多女寡之势渐得扭转。

刘耕深信,待粮产持续丰盈,终可达致平衡,国祚方能永固。

待诸女眷分遣各郡,依令与男丁婚配后,刘耕的目光终落向前方巍峨宫阙。

皇宫正进行着翻修与扩建,刘耕信步游走于宫墙之间。

新落成的宫殿群中,光滑的白玉地砖泛着莹润微光,远处氤氲的薄雾为这华美的建筑笼上一层神秘面纱,在系统加持下更显恢弘奇绝。鎏金飞檐上檀木凤凰振翅欲翔,翡翠窗棂映着玉石垒就的宫墙,笔直甬道尽头的阔大广场随着玉阶逐级沉降。

原本荀彧正督造祭坛,谁知系统改造后的宫前广场竟凭空现出巍峨祭台——通天龙柱上浮雕鳞爪飞扬,与殿顶金凤遥相呼应。整座皇城处处流光溢彩。

刘耕的目光却凝注于宫内广场。见这现成祭坛,他当即召回正忙碌的荀彧,下令拆除宫外半成的祭坛。如今长安城全面改建,宫外祭坛实在有碍规划。在刘耕亲自主持下,整座都城宛若九天仙阙,街衢纵横通达。

正当城建如火如荼时,荀彧匆匆入宫觐见。见刘耕伫立殿前,他急趋跪拜:\"主公!祭坛拆毁恐误登基大典啊!\"

刘耕笑指广场方向。荀彧回首望去,只见龙纹祭坛赫然矗立,比原建华美百倍,更兼地处宫禁,正合大典之用。

\"天佑明主!\"荀彧倏然眼放精光,\"此乃天授神迹!臣即刻筹备明日祭典!\"

待荀彧领命退去,刘耕踱入系统新筑的后宫。此处假山玲珑,画眉啼啭,一派祥和景象。寝殿内甄姜罗带轻分,红烛映着鸳鸯锦被;而糜氏因未获妃嫔名分,只得暂居母家候召。

刘耕登基为帝时,必将糜氏迎入后宫。

晨光初现,天下一统之际,今日正是大皇子刘耕即位之日。长安百姓早早起身,涌向城中要道。人人都知道,大皇子将在皇宫广场的祭坛举行登基大典,祭告天地祖先。新建的皇宫地势高耸,百姓虽只能望见最高的大殿与广场祭坛,却已心满意足。能亲眼目睹大皇子风采,对他们而言已是毕生夙愿。

皇宫竣工后,刘耕步入大殿。殿内英才济济,分立两侧,朝气蓬勃的新气象充盈其间。荀彧出列禀报典礼准备就绪,文武百官随即簇拥着刘耕向祭坛行进。

当众人出现在广场时,等候多时的百姓顿时沸腾。就在此刻,朝阳破晓,万道霞光映照祭坛立柱,整座长安城沐浴在金色光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