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室宗亲的刘表等人听闻袁术称帝的消息后,内心顿时掀起了波澜。若各路诸侯皆可自立为帝,身为皇族后裔的他们岂非更有资格执掌天下?
\"袁公路当真狂妄!\"
\"吾等尚未行动,此人竟敢僭越称制!\"
刘表等人很快便聚在一起,对袁术称帝之事愤懑不已。然而这三人皆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之辈,即便心存妄念,终究缺乏付诸行动的胆识。其他诸侯同样持观望态度,一时竟无人出兵征讨这僭越之人。
\"袁术竟真敢称帝?\"
\"果然胆大者得天下,畏缩者失良机。\"
得知此事的刘耕不禁莞尔。他此刻并无讨伐袁术的打算,注意力全在交州新建的铁匠铺上。自上次装备升级后,全军战力得到显着提升,这让他更加重视军备研发。
\"钢铁精炼技术\"
\"需求:铁5000单位,粮5000单位\"
\"效果:全面提升护甲与兵器品质\"
刘耕毫不犹豫地启动了这项研究。随着资源消耗,新技术很快研发成功。草原上正在训练的55万骑兵立即换装新式装备——轻骑兵如今犹如简装版的重装铁骑,战马亦经过系统强化;而那15万重甲骑兵更似钢铁洪流,人马协同之下,即使身披加厚战甲仍能疾驰如风。
\"主公有新创造了?\"
清晨巡视军营的公孙瓒和赵云,望着焕然一新的骑兵部队,不由得发出惊叹。寒光凛冽的兵刃与威武雄壮的战马,昭示着这支军队已然脱胎换骨。
大业焕新振军威
\"主公真乃天选之人!\"
\"仅用一夜便令三军器械焕然如新,这般通天手段,实在令人叹服!\"公孙瓒抚掌赞叹,与身侧的赵云频频颔首。银甲将领眼中闪烁着灼灼光彩,对这位雄主更添钦敬。
晨光破晓时分,这般脱胎换骨的改变不仅见于草原铁骑。幽州城垣之下,执戈巡守的兵卒们亦披上了寒光凛凛的新甲。
\"刘统领这身装束好生气派!\"街边贩货的商贾放下担子,惊奇地打量着巡逻队伍,\"连佩刀都透着肃杀之气啊!\"
领队的军汉爽朗一笑:\"多亏大皇子殿下督造的新式军备,如今连我等巡城士卒都能配备这般利器。\"说罢抱拳作别,继续率队穿行于晨雾缭绕的坊市间。
围观百姓啧啧称奇,这等精良甲胄往日仅供将校穿戴,如今竟惠及寻常兵丁。不知是谁率先跪拜,长街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
\"殿下仁德泽被苍生!\"
\"真乃护国爱民的贤主啊!\"
新迁入幽州的流民们热泪盈眶,终于在这片土地上寻得归宿。当巡城甲士侧身避让挑菜老妪时,不知哪位皓首老者振臂高呼:
\"当具万民表奏请殿下登极!\"
\"说得是!这江山合该由贤德之主执掌!\"
市井喧嚣中,酝酿着改天换地的民心洪流。
自大皇子刘耕进驻幽州以来,不仅击退了来犯的异族,更率军肃清了长期侵扰边境的草原部族,彻底解决了边患。此后,他又为百姓兴建居所、分配耕地。如今三州子民皆能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无不感念刘耕的恩德。
当有人发起联名 ** 时,幽州、交州、青州的百姓纷纷自发签名响应。此刻三州民众唯有一个共同心愿——期盼大皇子刘耕继承大统,终结这乱世。
\"可有听闻?大皇子辖下的百姓为报恩德,竟联名上书 ** !\"
\"果真如此?\"
这则消息如野火般迅速传遍大汉十三州。各地百姓都知晓了这三州子民过着何等富足的生活,对刘耕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能让万民自愿 ** 者,必是仁德之君。
\"听说他们分得了房屋田地,衣食无忧!\"
\"更难得的是当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听闻这三州百姓的生活境况,天下黎民无不心生向往。但其他诸侯治下的子民只能徒生艳羡——在他们那里,不被横征暴敛已属万幸,哪敢奢望温饱安康?
就在百姓们萌生投奔之意时,刘耕早已派出的劝农使者开始行动:
\"何须羡慕?不如即刻启程投靠大皇子!\"
\"大皇子广纳百姓,到就有田宅可分!\"
\"此地赋税沉重,还留恋什么?同去大皇子治下!\"
这些号召响彻各州,彻底坚定了百姓们迁徙的决心。原本渐趋平缓的移民潮,再次掀起新的波澜。
刘耕管辖的三州民众自发行动,意外引发全国百姓对这里生活的向往。
各地百姓纷纷收拾行囊启程,途中相遇还会交流一番,得知都是投奔大皇子刘耕,不少人干脆结伴同行。
原本这一计划因部分百姓不愿离乡而搁置,如今却再度重启。
借着“万民书”的势头,大批百姓涌向幽州、交州、青州三地。
“你也是去找大皇子的?”
“是啊!听说那边分房分地,总比在这儿受欺负强!”
“走走走,一起搭个伴!”
随着迁徙规模扩大,刘耕的计划几乎将大汉十三州的百姓彻底更替。
东汉时期人口曾激增,战乱后仍有三千万余。
而今刘耕的粮食供应甚至跟不上需求,大量资源被用于培养农业人口。
除少数无法迁移者外,三州已集中全国近七成百姓,使这里一跃成为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后世一省便可容纳千万人口,而按当时面积计算,光是幽州就足以安置两千余万人。
在刘耕的更替计划下,全国人口已突破五千万,接近东汉鼎盛时期。
其中系统生成的农业人口更是超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