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在室内蔓延。忽然李儒眼神一凛:\"泰山可还记得幽州那道奏报?\"
董卓皱眉思索,突然拍案:\"莫非是剿灭**的那股势力?\"
见李儒颔首,董卓更加困惑:\"这和刘家军有何干系?\"
青袍文士的手指重重戳在地图某处:\"刘虞素有仁德之名,主张怀柔异族,断无可能养出十万铁骑。\"指尖在羊皮地图上划出刺耳声响,\"幽州地界,能突然冒出这般虎狼之师的......\"
\"唯有能让**灰飞烟灭之人。\"
\"况且,这支军队高擎刘氏旌旗,恐怕意图非善!\"
李儒逐条剖析完毕,董卓已然面如土色,瘫坐在鎏金座椅上。
太师府内,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速去!贤婿!立即调遣吾西凉精锐!\"
\"命李傕、郭汜,连同汝妹夫牛辅火速率兵驰援!\"
望着洛阳城外遮天蔽日的二十万铁骑,先前傲视群雄的董太师早失了威风。
见董卓惊慌失措的模样,李儒暗自叹息。
为保权柄不坠,西凉铁骑必须星夜兼程赶来。
否则迁都之计,恐成泡影。
\"太师且宽心!\"
\"洛阳乃皇城重地,城防固若金汤!\"
\"敌军皆是轻骑,短期难破城关!\"
\"臣这就传令三将率部前来!\"
待李儒领命离去,董卓方觉心安。
这位心腹谋臣行事,向来稳妥。
想到不日便有援军抵达,董卓复又开宴作乐。
城外二十万玄甲骑兵列阵休整,铁甲映寒光。
虽为系统所铸强军,终究需遵循人间规律。
自幽州长途奔袭,此刻正养精蓄锐。
长安城内,李傕接获急报,拍案而起:
\"全军集结!\"
\"速传郭汜、牛辅二位将军!\"
\"即刻发兵勤王!\"
西凉铁骑闻战则喜,虽久享富贵,战血未冷。
不过半日,十五万虎狼之师已列阵待发。
长安城外,尘土漫天,刀戈如林。
长安城外,西凉铁骑整军待发。李傕朝牛辅、郭汜使了个眼色,二人当即带领十五万大军直奔洛阳城。
安排妥当后,李傕留下五万西凉步卒驻守长安,特意叮嘱张济:\"你坐镇长安,我去洛阳接应主公!\"张济领命。
董卓在世时,西凉军上下齐心。这支令诸侯胆寒的劲旅虽在董卓死后分崩离析,但此刻仍是当世最强军。李傕亲率三千重甲步卒疾驰洛阳,飞熊旗帜迎风猎猎。
洛阳城外,大地突然震颤,碎石跳动。\"头领!他们来了!\"轻骑兵统领厉声喝道:\"全军上马!\"二十万骑兵瞬间列阵。远处地平线上,西凉铁骑如潮水般涌来。
\"主公要灭的敌人来了!冲锋!\"随着号令,二十万铁骑迎头冲击。平原上,三十五万骑兵轰然相撞,这场惊天大战引得洛阳城内董卓、世家大臣纷纷登城观战,诸侯联军也派出探马窥视。
\"杀!相国养兵千日,就在今日!\"牛辅、郭汜率领的西凉铁骑面对刘耕的精锐毫不示弱。这些疯虎般的西凉勇士虽堪称当世顶尖,却不知他们面对的是经过系统特训的超级精锐。
一场冲锋过后,战局两败俱伤。郭汜与牛辅却面如死灰——方才那轮冲锋中,他们引以为傲的西凉铁骑竟折损万余,而对面骑兵的损失却不足万人。
\"见鬼!这支部队从哪钻出来的!\"
\"怎可能有如此骇人的战力!\"
\"简直荒谬!\"
望着敌军骑兵严整的阵型,二人脸色愈发阴沉。与刘耕的轻骑不同,董卓的西凉铁骑更似半重装骑兵,惯用密集冲锋碾压步兵。但对方轻骑兵首领仅一个照面,就彻底改变了战场态势。
当郭汜准备发起第二轮冲锋时,二十万轻骑突然裂变为四个战阵。这令二人喜上眉梢:
\"指挥者必是庸才!\"
\"面对同等规模骑兵竟敢分兵!\"
\"机不可失!全军突击!\"
眼见敌军一分为四,郭汜与牛辅仿佛已看到胜利在望。他们狂笑着策动全军:
\"废物将领!自取 ** !\"
\"碾碎他们!\"
然而当西凉铁骑再次冲锋时,四支轻骑方阵突然向四方散开,每队约五万人。二人愈发亢奋:
\"快!逐个击破!\"
\"这是天赐战功!\"
他们坚信集中兵力方能取胜,便率军直扑其中一队。想到若能全歼敌军,封侯拜将指日可待,二人眼中燃起灼热的野心。
铁蹄奔涌之际,郭汜与牛辅正率部扑向一处军阵,不料其余三支铁骑忽如雁翼展开,自三面合围而来。
眼见铁骑环伺,二人心头骤紧。预想中的骑兵冲阵并未发生,只见敌军整齐划一地收枪入鞍。
\"这是何意?\"二人正疑惑间,忽见四周骑兵齐刷刷擎起鞍边长弓,寒芒尽指己方。
\"中计矣!\"郭汜面如金纸,牛辅亦是悚然。前方诱敌之师始终保持着箭矢难及的距离,此刻二人方知已堕入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