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墓地黑影(2 / 2)

七根缠绕着茶枝的指骨,指骨末端系着红线,红线另一端钻进更深的黑暗。

拽起来时带出一串细小的蓝蝶幼虫,虫背上闪着教授们的名字。

还有一张泛黄的船票,乘客栏写着“林怀恩”,航线是杭州到纽约,日期是1957年10月12日。

正是他抵达美国的那天。

票根背面用茶渍画着诺斯伍德墓地的俯瞰图。

八个墓穴排成北斗,北极星位打了个血红的“x”。

怀恩的指尖刚触到船票,耳边突然响起细若蚊蝇的声音:

“第七人没死,第八人就会死。”

声音从泥土深处传来,像有人贴着地底说话,带着股龙井混着腐殖质的怪味。

傍晚五点,最后一缕天光被雾吞噬。

怀恩正准备回填土坑,身后突然传来“沙沙”声。

回头时,七座墓碑之间的空地上,蓝蝶成群地破土而出,翅膀上的荧光磷粉在空中排成倒计时:7。

蝶群盘旋三圈,突然集体扑向他。

怀恩抬手遮挡。

蓝蝶却在碰到皮肤的瞬间化为茶褐色液体,顺着手臂流下,在手腕处凝成新的数字:6。

液体渗进皮肤时,他听见艾米丽·格林的声音在耳边轻响:

“救我……第七盏不能破……”

夜里十点,怀恩回到教堂客房,

门缝下塞着张烫金请柬,和七教授收到的一模一样。

“诚邀您参与一场关于死亡的译解工作。地点:诺斯伍德墓地北极星位。时间:今晚子时。”

落款处没有名字,只有一只用茶渍画的蓝蝶。

翅膀上的纹路和1949年灵隐寺飞出的那只完全重合。

子时的雾浓得能拧出水,怀恩提着马灯走向墓地。

马灯的光圈里,北极星位置的泥土正在自动下陷,露出个螺旋向下的墓道,像条通往地狱的蛇。

墓道壁面由层层茶砖与老报纸堆砌:

1943年《杭州日报》的碎片上,“灵隐寺知客僧失踪”的头条被血渍浸透;

缩小版的教堂地窖石板上,契约条款正在缓慢生长,每个字都在渗血;

人发编织的网格里,每根发丝都在显微镜下显露出七位教授的dNA序列。

墓道第三层的转弯处,怀恩发现一个藕粉罐大小的凹槽。

槽里留着半张电信局收据,编号1957-13,正是他抵达纽约的船票日期;

三根粘着龙井茶叶渣的铜线,末端结着与黑衣人斗篷内侧相同的蓝丝线;

还有用杭州方言标注的“壬寅年密码本”残页,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一绺婴儿胎发,发根用朱砂写着“林怀恩”。

墓道尽头是一面铜镜,镜面蒙着层茶垢。

怀恩擦去茶垢,镜中突然映出诡异的画面:

他自己跪在北斗七星中央,黑衣人站在身后,手搭在他肩上。

黑衣人的脸被茶叶脉络覆盖,看不清五官,只有嘴角咧开,像在笑。

铜镜突然碎裂,碎片落在怀恩掌心,自动拼成一行字:

“第七人若提前死,第八人将永不得生。”

他抬头时,大雾不知何时散了。

七座墓碑在月光下泛着幽蓝,北极星位置的泥土缓缓合拢,像一张刚刚吃饱的嘴。

远处教堂的钟声敲了七下,却在第七下之后多出半声余响,像有人提前掐断了时间。

怀恩攥紧铜镜碎片,碎片边缘割破掌心。

血滴在地上,自动排成数字:5。

他不知道,这个数字将在明天,出现在哈德逊河面的冰层上。

他望着纽约方向,自由女神像的火炬在夜色里若隐若现,像枚即将熄灭的烟头。

明天就是12月25日,保罗·理查德的死亡日期,而他还不知道,所谓的“第七盏”究竟藏在何处。

墓地里的茶香越来越浓,混着雪水的味道,像杯冷透了的龙井。

怀恩知道,这七座墓碑不是终点,而是路标,指引他走向某个早已写好的结局。

而那个穿黑风衣的人,或许就是在用这种方式,逼着他看清契约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