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你看看,这是咱们生产的第一批收音机用的电路板。”
这才一个月过去,津港电子厂就有产出了。
郑义接过伟奇手里的电路板。
看了看,外观不错,排线也很规整,是按照规格生产的。
拿着手边的检测器,试了试……
半盏茶的时间郑义抬起了头,放下手里的东西点了点头 ,“东西不错,这一批要是成品率在要求以上,工厂所有人都发奖金。”
“嘿……好嘞大哥,我回去就传达下去。”
“其他车间生产的电阻器,电容,晶体管的生产赶得上吗?”
“大哥,您放心好了,都跟得上,主要是工人积极性也很高。”
“嗯,准备一下,再过几天就是4月了,这几天你让人开始熟悉生产线和各自的岗位。
等4月1就正式开始投产吧,咱们的收音机我可等了好长时间了。”
“哈哈……大哥,等下线了,第一台给我您带来。”
“第一台就不要了,到时候咱们得建造一个属于咱们自己的历史博物馆,各个时期的照片一定要保存好。
第二台送到祖祠去,让老祖们也看看咱们的手艺,其余的给公社60岁老人,每人发一台。
到时候随便给我一台就行了。”
“好嘞,大哥,您没啥吩咐的,我就先走了,大半个月没回家了,明天一早还得回去。”
“行,路上让司机开车慢点。”
“您就放心吧。”
这些经常到处跑的人,郑义都找关系找来了几名退伍军人。
每个人两个跟在身边,而且还都是带着枪的,现在对枪支没有那么严格,估计再过几年就不行了。
禁枪后,很多人觉得没有了危险,都跳了出来。
到后面甚至一个帮派一把菜刀就敢拉起来上千人。
别人郑义不管,可自己这边的兄弟妹子都是要得到很好的照顾才行。
给伟奇送出门,郑义就在门口转了转。
现在这边老头越来越多了,不是下棋的,就是背着手钓鱼的,还有就是到处溜达的。
这些都是退休的。
每个月领着30来块钱的退休金,无比的惬意。
再过几年,通货一膨胀,30块钱还不够一顿饭钱呢,就都急了。
一路看到郑义的,都会给个面子老远都会打个招呼。
郑义也都会回一句,至于那些不给面子的,郑义也当没有看到。
偶尔的时候,也能看到低头弯腰拎着一个布袋到处捡废品的易中海。
至于家里情况,当然是好不容易舍了不知道多少面子,或者一些还有一些的主角气运在,两个儿子也终于有了个工作,不过是扛包的,小当 槐花也不知道走的谁的关系,进了街道饭馆。
一家人也算是正式稳定了下来。
不过易中海过得并不好。
小当 槐花哪是省油的灯?把着易中海两个干儿子,一分钱都不让他们拿出来。
赚来的钱当然是进了两女的口袋里。
就是秦淮茹,也是看在亲妈的份上,有时候给个一块五毛的。
至于这一家子以后怎么过,嘿……也许易中海后悔了呢?
不过好运的倒是傻柱,在西区一个街道上开了一家川菜馆,怎么说呢,还不错。
开业的时候,雨水拉着郑义过去的,要不是这丫头,郑义才不会去。
娄晓娥虽然跟着下乡了这么多年,可商人家里的女儿,算账也是骨子里的。
小两口倒是把饭馆经营的有声有色。
自从两年前,这边戏剧学院一部分学生搬到新校区后,这条街就很少见到那些盘靓条顺又漂亮好看的学生了。
要看漂亮的姑娘,那得去北边的电影学校那边。
转了一圈到了什刹海,看到一群人在报停这里在说着什么,郑义也是喜欢吃瓜的,走了过去。
听到了什么黑夜,什么眼睛什么的。
好几人都在买杂志。
郑义也跟着买了一本,还有今天的京报。
杂志是名叫‘星星’的诗刊,这是第3期。
在什刹海边上随便找了个能坐的地方,打开杂志看了起来。
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话……
很有深意呀,郑义又翻了翻其他的,放在了一边,又看了看报纸,在一个消息的地方看到了一个演出消息,是天桥剧院,3月30日这天话剧茶馆。
嗯,好久没有看过了,记得和媳妇认识的时候,也是开的茶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