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是个波澜壮阔热情洋溢的一年。
不过9月的时候,姜悦蓉吃饭的时候又有点呕吐的感觉。
带着到了医院一查,好吧,又有了身孕。
姜悦蓉对着郑义就是一顿小粉拳。
很快到了70年6月,好在是过了麦收和夏种。
六月底,老五娃娃落地,是个让郑义爱不释手的小闺女。
大闺女叫郑钥珺,这个小女儿,起名字就叫郑钥瑛,小名朵朵,这个女儿名字是郑义起的,一家人也没有反对。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一年从71年下半年开始,京城就开始紧张了起来。
下乡已经不再是自愿,而是强制,下乡直接升级到了政策,反对下乡,那就是和政策作对。
凡是家里没有工作,没有结婚,超过16的,每家只需留一个,其余的都必须下乡。
而且这次补助直接是大砍了很多,每个人只有60多元和一些票据补助,其余的什么都没有。
有的地方甚至一分钱都没有,上面有给补助,不过……懂得都懂。
京城所有地方的工位开始吃香了起来。
哪怕是街道。
轧钢厂这样的大厂,更是开价就是一千往上。
可谁会卖自己的工位,不过为了家里的孩子,和郑义开始预测的差不多,很多人开始让出工位给家里人。
这些都是挡不住的,你说身体好好的为什么让?结果人家隔天就直接摔断了手,要么就摔了腿。
既然这样,那就就不要怪郑义了,有人进厂的全部进行考核。
基本都是高中的题目。
只要超过60分,进厂是正式工也就算了,可交白卷的那就别怪郑义了。
你们不是不在意工位吗?没关系。
先让人进来,然后找个失误,直接开除,开除后,第二天就有街道的人上门送下乡介绍信。
工位这东西,没人嫌弃多。
工位空出来的多了,直接来个大型考试会,凡是60分的,进厂就是学徒工,一年后考核,技术熟练的人直接就是正式工。
郑义这样直接给有些人一些机会,至于说会不会得罪一些人,那压根就不在乎。
一家人都在郑家庄公社,京城就郑义一个人在,他们来找郑义麻烦,那才是真的找事的,
71年12月。
郑义到了公社粮油厂的方便面生产厂房。
原本觉得半年就可以的,结果就是琢磨了一年多,这才把所有的工序给琢磨透了。
因为进口的塑料不行,一旦有温度变化,就会释放一些有害物质,郑义直接全部禁止使用了。
为了这个,直接找了六叔,让他牵线找了科学院,经过半年的研究,终于弄出来了全新无任何挥发无毒无污染的塑料。
经过3个月的建设,在京城3环外批了一块地,直接建厂,开始生产这种塑料,然后就是各种配套的包装机。
国内的包装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塑料的配方上面直接列为了机密,所有实验原始数据全部封存。
对于吃的东西,郑义是很严格的,郑义又不是那些祖上都是鬼子汉奸的爱国商人,至于他们爱的什么国只有他们自己心里知道了。
你看那些人给他们自己国家送的东西那是一丁点有害的东西都不带加点,给国内的人吃的,恨不得一点主料都没有,全都是吃不死人的东西。
郑义做的就是从根部直接杜绝这东西的存在。
以后他做的东西也不允许有任何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至于外售的……那就无所谓了。
“大娃,这是成了吗?”
“三叔,应该是成了,这个不是放了3个月了吗?”
“对,这一批都是放了3个月了,我前几天打开看了看,和刚放进去的一样,一点都没有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