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种一个准。
隔天回厂里的时候,郑义给丈母娘打了个电话,时间定在了10月15那天回家,正好是周日。
老家在秋收,郑义也没把媳妇接回来。
就是隔天就回家一次。
按照老爹的说法,今年秋收又是一个大丰收。
主要是肥料足。
耕地的时候,厚厚的撒上一层,然后翻地后,就很均匀的埋在了地里。
这都是沤了一年的肥料,中途再来上一次肥料。
这肥力不足才怪呢。
至于上面发的那些化肥什么的,公社倒是没有用,因为郑义说了,用了化肥,地里的平衡就打破了。
还是用农家肥才能把地养好,而且种的庄稼和那些蔬菜,才能健康的成长。
老爹还用自己地里的庄稼和不远别的地方用了化肥的庄稼做了对比。
虽然同样是肥墩墩深绿的叶子,可怎么看都没有公社庄稼的叶子有光泽。
是上了化肥,可化肥只有那么一种或者几种物质。
就跟你让一个人天天一顿三餐都吃肉一样,看似人健康,可时间长了,这人肯定废了。
而农家肥则是什么营养都不缺,庄稼自然长得好。
经过这些年的养护,土地的肥力眼看着是越来越好了。
这都是郑义坚持让大家用农家肥的缘故。
再加上深耕,土地有种朝着黑土地的性质转变了。
有经验的人,抓一把地里的土,在手心里使劲攥一下,再去看看别地方的田地土,就知道差别了。
郑义也抽空回家了一趟,看着大玉米棒子,也是很高兴。
用了郑家庄种子的各处,今年也有了丰收。
自然算是天下太平,上下都高兴。
秋去冬来,冬去春又来。
转眼就到了68年6月。
由于姜悦蓉的肚子越来越大,就没有在公社住,在4月多的时候就回到了京城。
就是委屈了月月这妮子,由于她得学校上学,就不能跟着来了。
不过郑义会每个周末接她来京城住一天。
不但月月,就是老二也被爷爷留在了家里。
只有老三太小,跟着姜悦蓉到了京城。
佩芝 佩雯姐妹姐俩也跟了过来。
6月,正是农忙的时候,郑家庄公社这些年又加了40台新出的拖拉机,算上前面的40台,一个公社四个庄子足足80台拖拉机,怎么找都够用了。
夏收也是嗖嗖的,那叫一个快速。
就在加急夏收的时候,姜悦蓉也被送到了医院。
老娘也只能让百忙的英雄抽出时间开车送她来京城。
急急忙忙的跑到医院,产房的门口,郑义已经在等着了,而且姜家人也在。
老娘和亲家母夫妻寒暄了几句,就盯着产房了。
这是赵家主脉的第四个孩子,这个儿媳妇是功臣呀。
老娘来了没有多久,孩子终于出生了,哇的一声嘹亮的哭声,从产房里传了出来。
大家脸上都是一松。
没有一会,护士抱着一个裹好的孩子走了出来。
“恭喜家属,是个儿子。”
“谢谢 谢谢。” 老娘立刻从拿着一个小布兜往跟出来的小护士手里塞。
“同志,这是不允许的。”
“哎,可不能这么说,都是一些农家产品,家里地里种的,这可不算贿赂,拿着,拿着。”
最后小护士只能接着,老娘这下更开心了,小心的接过老四,和丈母娘两人挤在一起开心的很,老丈人只能在边上看着。
郑义凑了过来看了看。
好吧,爷爷又该挠头了,哈哈……
郑义看着这第三个小熊孩子没良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