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对联不错。” 郑义接了一句。
“这是院里闫老师给写的,用了一把花生,您要觉得好这把花生那就值了。”
“哈哈……挺好。”郑义能怎么说?
这人高兴的很,转身继续贴起来了春联。
郑义想了想,明天再贴吧,这大晚上的。
刚开门,门口有人推车进了院子。
“郑大哥,你回来了。”
“咦,雨水,你这是放假了吗?”
“没有,我刚调了工作,以后我就在东直门外的服装厂工作了,正好离家近,也能天天回家住了。”
“那热闹了,以后没事儿了来家里玩儿。”
“好的。”
郑义笑了下,拎着东西进了门。
雨水这是毕业了。
上年边上小雪也毕业了,分配在了京城毛纺厂,稍微有点远,不过刚入职没有一个月,就在那边认识了个小伙子,两家人相看了一下又接触了几次。
觉得不错,直接就确定了关系,领了证结了婚。
倒斗房老王家的儿子这边毕业后分配到了京城轴承厂,也是个技术员。
一个月好几十呢,老王的小媳妇这又怀上了。
看来这儿子拿回来不少好的补品。
关键是小王对那个异母的妹妹是格外的好。
带小丫头也聪明懂事的很。
郑义就见到好多次,小王放假回来,带着那个小丫头出去就是买买买。
一个小丫头要的东西加一起买一圈儿也最多三五块钱。
对一个技术员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前些年不管是小姑娘还是那个异母身上的衣服都是破的,显然是老王的衣服重新浆洗后改的。
自从工作以后,最明显的就是他们一家人穿的衣服。
从破旧衣服换成了没有补丁的衣服。
两家人过的日子,整个院子里的人都看在眼里,有这两个人做榜样,家长但凡对孩子有希望的都会拎起棍子给两下,督促一下孩子的学习。
那种对孩子没希望了,也就只能这个孩子怎么折腾怎么来了。
吃了饭,给小丫头裹得一个结实。
抱在怀里出了门。
都已经习惯了,晚上不出门转一圈儿,这小丫头就睡不着。
好巧不巧的出门,刚好又碰到了何雨水。
“郑大哥。”
“嗯,刚吃完,带着丫头出去转转消消食。”
“我这刚回来,在家也睡不着,也想出去走走。”
“哈哈……好,一起。”
“嗯。” 雨水点了点头。
雨水这丫头差不多也有一年没见了,尤其是上学最后一年,几乎不经常回来,就算回来也碰不上。
边走边聊着天。
郑义简单的说了一下大院儿里面的事儿,雨水听了也是点点头,也说了她这两年的事情。
分配的时候本来是东环外新建的纺织厂。
不过由于家里没人,手里又有点钱,和老师的关系又不错,走了一下关系,毕业后,调到了东直门外的制衣厂。
出了东直门2公里就是,骑车子也就是10来分钟。
这丫头已经不按剧情来走了,就是不知道他和原剧里面的那个小片警能不刚才走在一起。
结了婚以后工作也卖了就整天伺候他们一家子就跟一个老妈子一样。
郑义不准备管,想看看这个剧情能不能会自动修正过来。
漫步围着什刹海转了一圈儿,天虽然冷,还是有不少人缩在冰面上,点了一个小灯,在那钓鱼。
真够执着的。
也许他们有不得不钓出来一条鱼理由。
郑义看到的时候都会用精神力给他的鱼钩挂上一条鱼。
这条鱼算是对他们的坚持的回报了。
看到钓上来鱼的那些人都兴高采烈的样子,郑义心里也有点高兴,这就是投喂者的乐趣。
“回家早点睡。”
“嗯,郑大哥再见。”
郑义关上了月亮门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