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
“阳平来了,进来吧。”
“领导,我刚从家里回来,家里秋收过了,今年收了个好收成,不过就是玉米除了留种以外,全部被征收了。
上面说要当种子推广一下。”
‘嗯……行,没事,这不给我们留种子了吗?’
“还有两个好事,公社的饲料厂已经建造好了,机器已经拉过去了,养殖厂那边直接跟我们定了饲料,还有畜牧专家也过去进行了饲料的配比指导。
十里八乡的那些还有点嫩的玉米杆子 高粱秆子 豆秸 红薯秆之类的东西,都能用上了。
公社的人已经出去宣传了,只要不是晒干的杆子,但凡拉过去的,都收。
我回来的路上,还看到很多大队的人拉着他们收下来的玉米杆子过去呢。
说是尽量问问不要钱,换玉米种子 小麦种子这些。”
“这些不需要我们管,三叔自己就搞定了。
对了,在采购科现在干的怎么样?”
“还行,整体来说还算可以,就是稍微有点儿……嘿嘿……” 郑阳平笑着挠了挠头。
“你看,咱们公社现在有粮油厂、制衣厂也马上起来,这饲料厂也起来了。
以前分到各个庄子的砖厂 瓦厂,我决定也进行收回公社,到时候大家的工资就会对标京城,又能高一个台阶。
你们出来历练这么长时间了,要不要回去管点什么事情,毕竟现在老家才是咱们的根本。”
“真的?大叔,我听您的安排。”
“夏文山怎么样?”
“他的想法也和我一样,不过他的工作是对接的英雄这边,我对接的是公社。”
“嗯,很好呀,你们都能独当一面了,我也很高兴。
你们在这儿不是为了升职,而是为了历练,从人际关系,到如何相处,到后面的促成合作,这些都不是说教就能教的,就得靠自己悟性。
悟出来的,才是你的。
你和文山商量一下,不能说走两人同时走,不然我这边不好交代。
总得留下一个人。”
‘行,大叔我明白了,我这就去找文山。’
郑义点了点头。
慢慢会好起来的。
郑义其实想做一个甩手掌柜,可这个破烂的基础压根就甩不了手。
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了。
第二天,郑义以为郑阳平这小子会辞职呢,结果是夏文山走了。
郑义问了下,好吧,家里催婚了,在京城这边天天忙,婚也没得结。
总不能让人就这么回家吧?
郑义给三叔打了个电话,任夏文山为饲料厂第一任厂长。
既然郑义这么觉得了,三叔自然没有任何异议。
老爹只管公社民生,三叔管经济,老爷子是定海神针,什么都管。
二叔则是护着公社的整体安全。
一车车的原料拉到郑家庄公社,然后一车车的成品在被卡车拉走,现在的奇景就是几年都不见的货车,现在有一天要是不见了,那都得多高兴。
秋收完毕,服装厂也进入了状态,陆续的缝纫机也会给送来。
期初的20台,后来追加了50台,郑义这边又拍板加了130台,凑足200台。
以后家里的妹子都能到服装厂做工,服装厂就是她们的底气。
随着饲料从机器里面搅碎搅拌然后压成颗粒后吐出来,然后装袋子。
这些可是最新十几位农牧教授联合起来研制的饲料。
别说,猪挺喜欢吃的,还有鸭子 鹅也都喜欢吃。
要是鸡吃,需要把出料口加小。
为了省事,饲料库直接改小了一个度。
鸡吃刚好,其他的牲畜也能吃。
单独抽调了一批出来专门用新饲料喂养,别说,效果挺喜人。
10月底,期待很久的北大荒玉米一火车一火车的运送过来。
可惜了,就是大豆只能留下很少一部分,其余的已经直接到了另一边等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