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的傻柱并没有几年后和院里的那些坐地户捆的那么紧。
当知道傻柱一夜没有回来的时候,也没有人着急,不过也就秦淮茹着急了一些。
毕竟她还等着傻柱说的肉呢。
今天一大早,郑义已经从自己老家走了出来。
早上6点多起的床,郑义给媳妇做好早饭这才出的门。
到家的时候,也才早上7点多点。
这时候进庄子的路上,已经都是人了。
后面跟着旺财,一人一狗就这么在村子里闲逛着。
也遇到了很多人,大部分在家没事的年轻人都去了路口的集市玩去了。
还有一些人去了地里进行平整路面,也有一些人在庄子中间进行晒场的修整。
撒上水,然后阴一下,铺上上年的麦秸,用拖拉机拉着石磙撵一下。
这样的晒场也就弄好了。
今年的麦子都是用郑义给的种子种的,显然已经算是丰收了。
不过由于郑家庄这边很多人已经盯着了,别村子的麦子都是那种枯黄一片的样子,为啥你们的麦子是郁郁葱葱的样子呢?
就是抽出来的麦穗,也比其他地方正常年景还要大上很多。
郑家庄联合公社算是全城出名了。
郑义要是去地头,就可以看到好多农牧学校的老师和一些专家在这里忙活着。
通过研究,以前普通的麦子,根系也就最多扎根到15厘米深,一般都是13就到头了。
而郑家庄这边的麦子,根系能到35厘米,普遍能到30厘米。
今年的干旱深度在20厘米,这些一对比就知道了,为啥比地方的麦子都是枯黄一片,而这里的麦子长得这么好了。
根据计算,今年由于干旱,太阳毒辣温度高,麦收应该在6月15之前。
距离麦收还有一周的大概时间,现在算是忙碌前的放松。
上面已经发话了,这边的麦子留下麦种后,必须全部上缴,上缴的麦种,会进行二次试种,要是没有退化现象,以后就会大力推广。
至于上缴多的,上面会相同数量的粮食补回来。
这些都是老爷子和老爹和上面商量的事情,其他人也都不知道。
转了一大圈,郑义到了粮油厂。
还没进门,就看到了门口拿着扫把扫地的朱大爷,原来老头来庄子上到这里了,这样也好,以后每个月还有工资,吃什么用钱买就行了。
“朱大爷,忙呢?”
“小郑呀,你这是回来了?哎……你媳妇呢?”
“媳妇今天不休息,我自己回来的,顺便看看您在这边过得怎么样?”
‘别操心我,我好着呢,哈哈……吃的好,睡得好,现在每天也就是看看门,让进出的车辆登记一下,顺便拦着一些想要钻进厂里的小孩子。’
‘成,您习惯就好,有什么需要的,找我三叔,他是这个大队的会计,我二叔是这大队的民兵队长。’
“行,放心吧。”
“得嘞,朱大爷,您忙着,我就不打扰您了,我去别地方看看。”
朱大爷乐呵呵的拄着大扫把挥挥手。
郑义笑着离开了这里。
人老了,有点事情做,总比天天一个人待着强。
看朱大爷没有来几天,整个人精气神都不一样,这就可以说明,他在这里很好。
又转了一圈,玻璃棚里现在种的是那种早熟的瓜果。
大部分是西瓜。
在别的地方西瓜还是瓜扭的时候,这边西瓜都已经成熟了。
这些瓜都是上面直接定走的,就是郑义都没有吃上一口。
不过既然回来了,肯定得拿走几个。
四姑刚好在这里记录一些数字,看到郑义来了,放下笔很高兴的走了过来。
“大娃,怎么来这里了?”
“姑,我来看看,这边怎么样?”
‘好的很,就第一次摘的瓜,就差不多和冬季第一季的青菜比了,这边马上就要有第二批瓜成熟,你啥时候走,来带走几个回去。’
“行,等我走的时候拐来一趟。
这边收益好那就好,咱们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嗯,肯定的。’ 四姑高兴的抬手拍了拍郑义的肩膀。
接着四姑又拉着郑义在瓜棚里转了转。
郑义还拿了个小白瓜,闻了闻,清香扑鼻,从兜里掏出来一把小刀,几下削去一半的皮,给了四姑一半,郑义一口咬了下去。
橙黄的果肉,脆甜可口。
“四姑,白瓜走的时候我也带走几个。”
‘都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