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外地人的锅(2 / 2)

至于雨水的钱,财务这边会直接打入到雨水的账户里,以后就不用郑义去忙活了。

又是枯燥摸鱼的一天。

下班骑车就窜了出去。

进入11月后,京城的外来人口貌似猛然增多了很多。

凡是饭馆的地方,都有人排队。

都是操着唐山、天津、保定、石家庄这些地方口音的人,他们基本都是好几个人一起。

从开始供应饭食的时候就开始进店购买。

因为刚刚实行了各类餐馆、饭庄、饭店这些地方实行不要票政策。

基本上的主食比如馒头、菜包、烙饼之类的算是在供应期间是不要票但个人定量购买。

往往都是一大家子人,买上一些馒头 菜包 烙饼,反正就是有什么就买什么,买回来以后就装在一个袋子里,自己就吃上一个馒头就算是吃饭了。

因为现在这个阶段也就京城可以对餐馆饭店这些地方敞开供应粮食。

至于京城周边地区……可以说现在粮食已经贵上天了。

既然本地买不到吃的,一些人就想出来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携家带口的来京城买吃的,现在是冬天,只要不是沾了水的,一个馒头放到开春都不会坏。

虽然限量,可一大家子人多呀。

每个人买上三五个馒头 菜包或者烙饼什么的。

买齐三五袋子,然后再坐火车返回老家,然后继续返回来继续买。

开始没有多少人这么做,到了后来,火车站下车的几乎都是抓着几个空袋子的人。

到了后来,不单单是外地人了,京城本地人也开始了这样排队。

由于人太多,人群就开始了彻夜不散,从晚上开始排到第二天早餐供应开始,清晨早餐过后又排起午餐队,午饭后又开始排晚餐队,晚餐过后又开始排次日早餐队……袋子不满,就这么一直排下去。

看和袋子的人,身上往往都是装着刀的,看到人靠近,眼睛就和狼一样的盯着你。

郑义骑车转了一圈,哎了一声。

用不了多久,这米面这么消耗下去,肯定会出事,上面肯定会插手的。

和郑义猜测的差不多,上面很快重视了起来,这样下去不仅粮油消耗量大,最关键的是局面越发混乱了起来。

几天的时间,抢劫粮袋致死的事件就多达几十起,最关键的是还有动枪的。

刚到周六,报纸,广播,还有各个饭店,饭馆门口就开始张贴告示。

从12月11日凌晨起,京城辖区内的饭馆、餐厅就餐一律收粮票开始凭票供应,结束了短短几个月不要票的日子

但是收票的不包括少数高档饭馆,这些饭店有21个,一一列举了出来。

东来顺、西来顺、烤肉宛、烤肉季、全聚德、便宜坊、砂锅居、同和居、柳泉居、丰泽园、鸿宾楼、泰丰楼、致美楼、仿膳饭庄、玉华台饭庄、峨眉酒家、壹条龙饭庄、萃花楼饭庄、曲园酒楼、华侨大同酒家,老莫。

不过到这些高级饭馆用餐者须提前一天在饭店门前预约,领取就餐号牌,明日凭号牌入座用餐,每日号牌数额有限,基本是根据第二天分配来的食材进行出的号牌。

这样规定一开始,虽然有了些许的骚乱,不过很快就被镇压了下来。

京城可不是谁都能来闹事的地方。

那些想要购买粮食的人,手里就算有钱,也不会去这些地方消费。

因为普通的馒头外面收粮票才两分钱一个,而高级饭店里面就要你一块钱一个,还没有外面卖的大。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外地人并没有离开,而是蜂拥到了各个黑市,鸽子市这些地方。

开始大肆扫走各种物资。

就按照粮票来说,本地粮票直接从一块八,让他们扫到了两块五一斤,全国粮票更是直接扫到了3块。

这让京城本地人是苦不堪言。

尤其是家里需要粮食或者粮票的人。

买了一斤粮票到饭店去购买一斤馒头,也就是十个,馒头用的是一两面做的,不是做好后的,是做前的一两。

十个馒头就是2毛,加上粮票,就得2块7。

这么算,按照一个成年人,一天最少5个馒头,一周少说得8块钱,一个月下来刚好是32元。

一个一级工是33元,足够一个人勉强过着。

可哪有这么多的粮票让你挥霍?

很多外地人又开始去其他地方折腾全国粮票,这让本来就坚挺的全国粮票更加坚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