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夜探黑市(1 / 2)

郑义没有走多远,一个拐角后,眼前算是豁然开朗,很多人摊位前都是点着蜡烛,还有的是提溜着一个玻璃瓶,里面点着一个蜡烛,也有提溜着一个灯笼的。

这个点的人没有多少,应该是这里刚开始开,也算便宜了郑义。

卖东西的还真不少,郑义看到了大米,还算新的,问了一下,4毛5一斤。

粮店里现在是一毛七,不过粮票贵很多,现在两毛五没有人卖,基本都在两毛七八的样子,看你急要,人家卖票的能给你开到3毛都是一定的。

你买票是这个价,在这里买粮食也差不多是这个价格。

反正都一样。

郑义也就是来看看。

又转了起来。

别说,还有卖野物的,比如野猪,野兔,还有说是鹿肉的,不过都是死的,郑义没有兴趣。

关键是鹿肉看着也不新鲜,起码两三天了。

看到有卖古董的,看了看,用精神力感知了一下。

不错的小摆件,开价50,有四个,还是一样的,不单卖,这就是200。

根据郑义的判断,这应该是清中期的。

看着挺精美,也看不出来什么官窑民窑,主要是没有接触过这东西。

这里可没有一口价,郑义当然砍价了,直接出价100,卖货的老板差点气疯。

反正现在人少,从一百砍到了150,嘴皮子都磨破了快,看了看都10多分钟了,拿着几个小东西看了又看,突然觉得不值得。

开始的时候开100,那是真想买,可到了150,郑义怎么看怎么不喜欢了。

摇了摇头,郑义起身就走。

就是卖家小声叫郑义回来的时候,郑义也没有回去。

过2年,150,能买特么多少好东西?现在花了,岂不是浪费钱?

自己那个小房子才特么150了,以后起码得二三百万起,这四个小东西怎么看怎么不值那个价格。

转悠了一大圈。

郑义竟然收到了一样东西,只有两斤,是没有冲的稻谷,边上有一小把冲过的,烛光之下,大米泛着微弱的倪虹色的光。

卖家说这是胭脂米,只有这么多了,而且这种米最好就是啥时候吃,啥时候冲出来,这样的米才好吃。

郑义看着没有冲壳的稻谷,草……那以后岂不是自己也能种这米了?

这东西以前可是贡米,只有几百亩。

而且看过红楼的郑义也看到过里面说的,这米是贾母专吃的米。

当年还搜过这个信息。

说什么这米七八千一斤,主要是培育艰难且产量稀少,几近绝迹。

介绍还说胭脂米色泽暗红,香气四溢,煮熟后色泽红润如琥珀,口感弹软滑嫩,令人回味无穷。

传说常食此米,能补气养血,调和五脏,益处多多。

这不就是专为武者种的食物吗?

能补气养血的东西可不多见。

见了就得拿下。

问了一下,20一斤,这人是好不容易得来的两斤,卖了换点钱。

用精神力扫了一下,很好,稻壳里都是一样的米,郑义就放心了,就怕他拿的是胭脂米,稻壳里的不是。

郑义没有还价,直接买,不为别的,就为了那能补气养血。

练武的人不补充好气血,整个人看着都是精瘦的。

郑义在16岁以后,才允许练武,6岁以前是背诵秘籍口诀,8岁以后只是拉练筋骨肌肉。

要是太早练武,气血不足,就会让人早夭,或者身体有终身病痛折磨。

并不是说你练武的就得用什么药浴什么的,功法不一样,你就是用了也是白用。

郑家庄每一代都会用充足的肉食倾全族之力去培养几人。

这一代,是郑义的六叔 七叔。

现在六叔在京城军区任职,只知道挂着连长的名头,至于干什么,问了也没说。

七叔是率人攻入鬼子一个连队驻守的县城,最后清扫的时候被一个鬼子女人在身边拉了一个手雷,最后没有救回来。

这也是老爷子的心病。

当年六叔想让郑义入军营参军,这事被老爷子知道了以后,按着六叔打了个半死,最后郑义参军的事情才作罢。

不过最小的十姑在空军,十一叔在海军,十二姑现在倒是也在军营,不过是特战旅,不在京城这边,就是郑义也好几年没见过十二姑了。

看着米,郑义思绪有点飘飞了,赶紧回神。

看了看左右,把米装进口袋里,其实是直接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