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月末买粮(2 / 2)

虽然郑义下班出来晚了点,可是骑车了,不过到粮站的时候,这人也是排了十来米长。

换粮票的队伍人却很少。

粮本拿了出来,又从袋子里拿出来一个布口袋,在边上排着队等待领取粮票。

(依据京市粮食局1959年文件具体执行中,轻体力劳动者(机关干部、教师、科研人员等)男性普遍为30斤\/月,女性为28斤\/月。

70%细粮(大米\/面粉),30%玉米面。

猪肉每人每月 6两,食用油 3两。

注:单位“补助粮” 3-5斤\/月,猪肉补贴 2两,食用油 2两。)

排了十几分钟,换票是很快的,你这边有多少票,都是固定的。

不过郑义下个月轧钢厂补贴的票还没有给,估计是要在发工资的时候给了。

“同志,我的粮本,我的工作证。”

“好的,请稍等。

郑义同志,你是轻体力劳动者,一个月30斤,这是你的粮票,21斤细粮票,9斤粗粮票。

两张肉票,一张可以买3两肉,这是3两油票。

票据你拿好,遗失我们不会补的。”

“好的,谢谢。”

郑义出了这个队伍,又到了买粮食的这个队伍。

一会时间的耽搁,队伍已经20多米长了。

不过进度很快。

这里买粮食,肉得去人民肉铺买,或者去菜市场。

油在这里买,也可以去供销社买。

随着时间推移,郑义的身后也排了很长的队伍。

看着20多米的队伍缓缓前进,最终是排了半个小时才轮到郑义。

“同志,21斤白面,9斤玉米面,先来白面,我中间扎个口,你在给我倒玉米面。”

郑义掏出刚换的粮票和钱。

工作人员查了一下,说了一声 “好嘞,您称好袋子了。” 对着后面称重人员喊了一声“称重 21斤白面,9斤玉米面。”。

郑义把袋子撑到桌子上伸出来的一个漏斗

一个斗放在大秤上,开始称白面。

现在的面不是很白,基本都是二八面,不过面的味道确实相当的不错。

不和后世的那些白面一样,还把面给分开卖。

现在的面粉是实打实的全麦面粉。

做馒头吃起来,那叫一个劲道。

划拉一下,全倒进了袋子里,称量的人,还用斗磕了一下。

用个袋子中间一扎,这边又到了9斤的玉米面。

口一扎,到了边上。

“同志,我买3两油,没拿瓶子。”

“一个瓶子2分,油是6毛9 ,你要三两 2毛1分,一共2毛3。”

“好嘞,同志给钱,这是票。” 郑义掏钱 掏票。

售卖员到了边上拿了个小医疗水瓶,大概能装5两的样子,有个小提,一提就是一两,打了三下。

瓶子也几乎到了大半。

“同志,你的油,那好了,别掉了。” 售卖员给瓶子上安了一个橡胶塞子。

“谢了同志。”

瓶子上是一点油都没有,可见这售卖员的手有多稳了。

装进口袋里,拎着袋子出了粮站。

后面大概20来米的地方有个工作人员挡在那里,让大家后天来买,前面的买完他们就要下班了。

很多人还在说着好话。

也许是见多了,这要是放了一个,后面求情的是不是也放?

那拦着有啥意思?

所以这人很是硬气,一点都不让。

郑义也就看了一眼。

还看到了院里的几个人。

不过只见过一面,没有说过话而已。

到了边上,用绳子捆上粮食袋,上车蹬上就走。

还想买点鲜肉的,结果到了地方,肉铺关门了。

只能明天再说了。

想吃肉包子,这都这么长时间,还是没有吃上。

哎……真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