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郑家庄(1 / 2)

郑家庄,现在改成了郑家庄生产队。

太阳西斜的时候,郑义骑着车子终于到了庄子口。

“站住……呀,是小叔,小叔,您回来了。” 一个背着枪的民兵从边上跳了出来,看清楚是郑义,立刻放下了枪。

“大强呀,我回来了,这不是毕业了吗,还分配了工作,回家和老爷子说一声。

怎么就你自己。”

“他们在其他地方,玉米吗熟了,怕有人来霍霍,大爷……大队长让我们民兵把村子的地围起来,隔不远就有人站岗,我今天刚好在这里。”

“行了,我进庄子了这一路累死我了。”

“哈哈……小叔,您应该打个电话回来,让二爷派拖拉机去接你。”

“得了吧,拖拉机还不如我的自行车快呢,不和你说了。”

郑义进了庄子。

一路看到郑义的人都过来打招呼。

有叫叔的,还有叫爷的,更过分的几个,竟然是叫太爷。

几百年下来,这辈分差了好几辈。

不过辈分差再多,也都是血亲。

给一群小屁孩撒了两把糖,骑上车就回了家。

庄子中间这几间高大的砖瓦房是祖祠,郑义的三爷爷是族中管理祠堂的老人,一般不出祠堂。

郑义路过,看到老头坐在祠堂门口,下了车,下给鞠了个躬,叫了一声三爷爷。

“小崽子回来了,赶紧回家,你妈刚才还念叨你呢。”

“哎,三爷爷您歇着,我有空来和您说话。”

郑义推着车到了挨着祖祠的一户敞亮大门的院子门口。

提着自行车就进了门。

“爷爷,老爹,妈,我回来了。”

“汪汪……”

迎接郑义的是一条大黑狗。

“嘿,旺财,想我了没有。” 郑义揉了揉旺财的大脑袋,旺财舒服的直打滚,尾巴摇的就和一个大风车一样。

到了水井边上,洗了洗脸。

进了屋子,在门口的柜子上对着大橘摸了摸。

大橘就睁开眼,眯着看了一眼,对着郑义瞄了一声,然后舒服的又躺了下来。

这家伙……

郑义找了一圈,家里没人。

不然刚才郑义喊的时候就该有人出来了。

“旺财,我妈去哪了?”

“汪汪……” 旺财在门口转悠了几圈。

郑义看懂了意思,出了屋门 “走吧。”

旺财一个跳跃出了院门,后面跟着郑义。

大门不用关。

在郑家庄,还真没有人敢进族长家的。

这几年,村子里的土坯房已经全部没有,都换上了红砖大瓦房。

这可是郑义给周边几个村子说的法子。

两个村子给他们传了烧砖的手艺,另外一个村子,传了烧瓦片的手艺。

这三个村子都是当年跟着郑祖来这边的联军,算是外姓人,他们也在这边住了下来,一住就是这么多年。

四个村子可以说是同气连枝,而且都是以郑家庄为首。

当年二叔和六叔参军的时候,跟着去的这几个村子的人可不少。

反正就是现在四个村子都是眼看着的慢慢在变好。

旺财带着郑义到了村边上,郑义看到爷爷 老爹都在,还有很多人也都在。

各个都是很丧气的样子。

“爷爷,老爹,我回来了,大家都是咋了?”

“娃子回来了,你注意多,过来,看看这事怎么解决。” 爷爷吧嗒了一下旱烟,对着郑义挥了挥手,随脚把过来求蹭蹭的旺财一脚送到了十米外,不过用的是巧劲,旺财落地甩了甩脑袋,呜呜了几声,就蹲在了那里看着人群。

郑义是看的眉毛直跳,老爷子的脚劲还是这么大。

“爷爷,啥事。”

不过郑义随着爷爷的手指,看到了村边的一条即将干枯的河流。

这条河是从永定河分流过来的。

郑义皱了皱眉头。

他想起来了。

回来的时候路过永定河,那里的水也只有一点了。

这……

59年……特么的,这才不到10月,大旱来的这么快吗?

爷爷这么愁的原因是大河里也没多少水了。

至于要不要开庄子上的池塘,这还不好说,这是最后的一步,村子的大池塘,那是最后救命的东西。

“爷爷,不用担心,我们先做好秋收的准备吧,实在不行,咱们不是有池塘吗?老天可旱不死咱们。”

“大娃子说的没错,爹,我们先筹备秋收就行。” 老爹吧嗒了一口烟,对着他老子说道。

‘行吧,只能这样了。

都回家吧,这几天给巡逻队的爷们做瓷实一点,尤其是巡夜的。’

“老爷子您就放心吧,我们大家都晓得。”

郑义跟着爷爷刚想走,耳朵就被人给拽住了,转头一看,笑了 “妈,刚才我还找您来着,您去哪了?”

“臭小子,是不是又长高了。”

“高了一点点。” 郑义比了一个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