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王师仁义,民心所向(2 / 2)

一个头发花白、瘦得只剩皮包骨的羌人老者,颤抖着双手接过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粥。

他看着碗里满满的肉粒和稠密的米粒,浑浊的老泪瞬间夺眶而出。

他猛地跪倒在地,朝着营地的方向重重磕头。

“天神呐……”

一名年轻的牧民狼吞虎咽地喝完一碗粥,又分到了一碗。

他捧着温热的陶碗,感受着腹中久违的饱足感,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呜呜呜……,没想到大将军的士兵竟然会给我们这些贱民施粥!”

他一边哭,一边喊着,眼泪鼻涕混在一起,却引得周围的牧民纷纷点头,许多人跟着泣不成声。

对他们而言,这碗粥,不仅仅是食物。

是活下去的希望。

更是他们从未感受过的,来自“王师”的尊重与善意。

那些被释放的羌人俘虏,带着满身的伤痛和满心的震撼回到了各自的部落。

他们将汉军不杀战俘、为他们疗伤、甚至分发粮食的所作所为,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族人。

许多部落的族老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他们开始严重怀疑韩遂口中那个残暴不仁、嗜杀成性的刘景。

韩遂给的金子固然诱人,但与这支汉军为敌,真的值得吗?

马休和马铁站在高处,看着那些牧民脸上发自内心的感激,内心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马休喃喃道:“我以前只知道,用刀枪才能让人屈服。”

“现在才明白,一碗粥,有时候比刀枪还厉害。”

马铁重重点头,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主帅说的对,大将军的‘仁义’二字,我今天才算真正看懂了一点。”

这场大胜,为刘景军带来的,是远比斩首数量和缴获物资更宝贵的东西。

民心。

短短数日之内,风向彻底变了。

好几个原本保持中立、甚至有些偏向韩遂的羌人部落,纷纷派来使者,向徐荣表达了归顺之意。

他们不仅愿意献上牛羊作为军粮,还主动提出可以派出族中最熟悉地形的猎手,为大军充当向导。

西凉的百姓之间,也开始流传起新的歌谣。

“刘皇侄,真龙子,兴王师,救万民。”

人们不再畏惧这支从东方来的大军,反而开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韩遂耗费重金和心血构建的舆论防线,在刘景军的仁义之举面前,土崩瓦解,不值一提。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被这仁义之风所感化。

就在大军休整的第三日,一骑斥候卷着烟尘,风驰电掣般冲入中军大帐。

“报!”

“将军!前方急报!”

斥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

“被韩遂重金收买的先零部落,拒绝了我军的劝降!”

“他们联合了附近几个小部落,号称三万大军,正气势汹汹地朝我军杀来!”

帐内诸将闻言,神色皆是一凛。

先零羌是西凉有数的大部落,以悍不畏死着称,其实力远非之前的烧当羌可比。

三万骑兵,这股力量足以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威胁。

然而,站在沙盘旁的徐荣,神色没有丝毫变化。

他身旁的军师祭酒法正,嘴角甚至还噙着一抹冰冷的笑意。

徐荣缓缓转过头,看向法正。

“军师,是时候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王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