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你我二人,何必继续留在这潭死水里,眼睁睁看着自己一点点烂掉?”
戏志才猛地抬起头,愣住了。
“文若,你……你这是何意?”
荀彧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神情却变得无比激动,那是一种压抑了太久之后终于找到宣泄口的亢奋。
“你可曾听闻,征北将军,常山太守刘景?”
不等戏志才回答,荀彧便有些迫不及待地说了下去,语速越来越快。
“此人出身宗室,却半点没有那些皇亲国戚的骄横之气!”
“他以一县之力,荡平常山黄巾,其雷霆手段,震动冀州!”
“他北上抗击鲜卑,杀得胡人丢盔弃甲,至今不敢南下牧马!此等功绩,朝中何人能比?”
戏志才的眼睛亮了起来。
刘景的大名,他自然是听过的。
那可是如今整个大汉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是无数寒门士子心中遥不可及的偶像。
只是他没想到,一向眼光极高的荀彧,对刘景的评价竟然也如此之高。
荀彧的情绪更加激昂,他几乎是在用气声说话,生怕被旁人听了去。
“这些军功,还不是最紧要的!”
“最难得的是,他有仁义之心!他治下的常山,兴修水利,开仓放粮,救济流民,视百姓如子侄!”
“我听闻,他被陛下亲口封为皇侄,赐下无数赏赐,可他转头就把这些钱粮,全都用在了百姓身上!自己却与兵卒同吃同住!”
“这!这才是真正的明主!一个真正想做事,能做事的明主!”
戏志才的心,被荀彧的话搅得波澜起伏。
他那双原本黯淡的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火焰。
是啊,他们苦苦追寻的,不就是这样一位能够让他们施展抱负的明主吗?
荀彧看着好友的神情变化,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碗碟都跳了起来。
他站起身,斩钉截铁地宣布:
“我意已决!”
“明日,我便辞去这狗屁的守宫令!”
“志才,你我一同北上冀州,去投奔征北将军!”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戏志才,眼中满是炽热。
“与其在洛阳这口大染缸里,被染得面目全非,最后和那些酒囊饭袋一起腐烂发臭!”
“不如去那北疆之地,跟着真正的雄主,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荀彧的豪情,像一团烈火,瞬间点燃了戏志才。
戏志才“霍”地一下也站了起来,胸中积郁的所有颓唐、不甘、愤懑,在这一刻尽数喷薄而出!
“好!”
“大丈夫,当择明主而事,立不世之功!”
他一把抓起酒壶,给自己和荀彧都倒满了酒。
“我等便去那常山看一看!”
“看看那位传说中的征北将军,是否真有经天纬地之能,是否真值得我戏志才为他呕心沥血!”
两人高高举起酒碗,重重地碰在了一起。
“砰”的一声脆响。
浊酒四溅。
两人相视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对过去的告别,和对前路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