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凯旋还乡,万民相迎(1 / 2)

中平三年二月(186年2月),常山郡,郡治元氏县。

自刘景将郡治迁于此,这座小县城便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发展,日渐繁华。

而今天,更是元氏县有史以来,最为热闹的一天。

城外,官道两侧,人山人海,旌旗招展。

黑压压的人群,从城门口一直延伸到远方地平线的尽头,足有十里之长。

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在家人的搀扶下,踮着脚尖,向着北方翘首以盼。

有风华正茂的妇人,抱着怀中的孩童,不断轻声告诉他,今天将要见到的是一位盖世英雄。

更有无数的青壮,他们攥紧了拳头,眼中燃烧着名为崇拜的火焰。

他们都在等一个人。

那个率领他们常山子弟,北上征伐,打得鲜卑胡虏丢盔弃甲,扬我大汉天威的男人!

征北将军,刘景!

城门楼下,贾诩与其它官吏并肩而立。

贾诩一身青衫,看着眼前这万民自发相迎的壮阔场景,那双总是古井无波的眼眸里,也泛起了层层涟漪。

这就是人心。

这就是民意。

时间缓缓流逝,人群没有丝毫的不耐,反而越发期待。

终于。

“来了!来了!”

人群中,不知是谁高喊了一句。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北方。

只见地平线的尽头,一个黑点缓缓出现,然后迅速扩大。

马蹄声由远及近,如同闷雷滚滚。

一面刘字大纛,在风中猎猎作响,率先映入眼帘。

紧接着,是一队身披精良铠甲,气势肃杀的骑兵。

他们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而在队伍的最前方,为首一人,身姿挺拔,俊朗非凡。

正是刘景!

“是征北将军!”

“征北将军回来了!”

短暂的寂静过后,人群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征北将军威武!”

喊声汇成一股洪流,直冲云霄,震得天地都为之颤动。

无数百姓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用力挥舞着手臂,嘶声呐喊,用最质朴、最热烈的方式,欢迎着他们的英雄。

贾诩快步迎上。

贾诩上前一步,对着刘景深深一躬,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感慨。

“恭迎主公凯旋!”

“主公在北疆扬我大汉天威,横扫胡虏,诩在常山,与有荣焉!”

刘景见状,连忙上前,双手将他扶起。

他没有压低声音,反而用一种能让周围所有人都听清的音量,朗声说道:

“文和言重了!”

“我能在外安心征战,全赖先生坐镇后方,调度有方,才让我三军将士无后顾之忧!”

“此战文和功不可没啊!”

此言一出,全场皆惊。

贾诩更是心头剧震,一股暖流瞬间涌遍全身。

他没想到,主公竟会在万民之前,给予他如此之高的评价!

而周围的官吏与百姓,听到刘景这番话,更是心生敬佩。

打了天大的胜仗,却不居功自傲,反而将功劳推给镇守后方的文臣。

如此胸襟,如此气魄!

“将军仁义!”

“将军圣明!”

欢呼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热烈,更加发自肺腑。

刘景的威望,在这一刻,如同烙印一般,深深地刻在了常山每一个人的心里。

……

征北将军府,书房。

喧嚣散去,这里恢复了往日的肃静。

明亮的烛火下,只有四个人。

刘景,贾诩,高顺,张飞。

刘景换上了一身便服,神色也从白日的温和,转为了不加掩饰的锐利。

他看向贾诩和高顺,开门见山地问道:“我离开的这段时间,常山情况如何?”

贾诩拱手道:

“回主公,一切安好。钱粮入库,新兵操练,皆有条不紊。郡内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无甚大事发生。”

刘景满意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