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时过半,队伍启程返回。这次的队伍比来时热闹多了——老人们坐在铺了软垫的石蹄兽上,孩子们骑着小马驹,手里拿着阿墨给的荧光沙,时不时撒出一把蓝光;妇女们聊着新家园的生活,手里还织着星源草的布;男人们则轮流背着行李,时不时哼几句石漠族的歌谣。
阿墨和几个孩子走在队伍中间,正讲着星源花和星晶矿的故事:“星晶矿是蓝色的,摸起来冰冰的,能做发光的灯,还能让石斧更锋利;星源花的花蜜可甜了,吃了能让人更有力气……”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纷纷问她能不能带他们去看。“等咱们到了新家,我就带你们去!”阿墨拍着胸脯保证。
夕阳西下时,队伍终于看到了新家园的轮廓——石屋的屋顶在余晖下泛着暖光,小型星能核心的金光笼罩着种植区,泉眼旁的星源草已长到一尺高,连远处瘴气带的方向,都能看到淡淡的蓝光。“到家了!”首领兴奋地喊了一声,石蹄兽上的老人们纷纷探出头,眼里满是惊喜。
沈晚晴和阿石早已在村口等候。看到队伍回来,阿石立刻跑过去,帮着卸行李;沈晚晴则给老人们递上用星露果泡的水:“路上辛苦了,喝口水解解渴。”老人们接过水杯,尝了一口,脸上露出笑容:“这水真甜,比旧居的泉水还好喝。”
接下来的几天,新家园彻底热闹起来。石屋一间间建好,最后一间石屋的屋顶盖好那天,石漠族的妇女们做了很多星露果甜饼,守墨族的工匠们则烤了星源鸡,大家围着篝火,吃着甜饼,喝着用星源花花蜜泡的水,庆祝新家完工。
陈景明的星晶灯也终于做好了。他把灯挂在石屋的屋檐下,倒入一点星源花花蜜,星晶立刻亮起柔和的蓝光,照亮了整个院子。“这灯比篝火亮,还不呛人!”一位老人伸手摸了摸灯架,眼里满是好奇。陈景明笑着解释:“这灯能用很久,花蜜用完了,加新的就行,以后晚上大家出门,再也不用摸黑了。”
阿墨则带着孩子们去了星源花旁。星源花又长大了不少,花瓣上的蓝光更盛,周围的星源蝶也多了,甚至有几只蝴蝶跟着孩子们回了村,停在石屋的屋檐下,像是成了新家园的一员。“你们看,蝴蝶也喜欢咱们的家!”阿墨指着停在星晶灯旁的星源蝶,孩子们兴奋地围过去,却不敢碰,怕惊走了它们。
微微则和几位妇女一起,在泉眼旁开辟了块小菜园,种上了从生态园带来的蔬菜种子。小型星能核心的能量覆盖到这里后,种子第二天就发了芽,嫩绿的芽尖顶着种壳,可爱得很。“再过几天,咱们就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微微给菜芽浇着水,眼里满是期待。
沈砚和首领则忙着规划下一步的计划。他们打算等蔬菜成熟后,就组织人手去星晶矿采集更多的星晶,用来制作更多的星晶工具,还要给石屋的门窗都加上星晶涂层,让石屋更结实。“另外,生态园的墨岚长老说,星源草快结种子了,等种子熟了,咱们就把石漠的荒地都种上,让这里变成绿洲。”沈砚指着地图上的荒地,眼里满是憧憬。
首领点点头,又从怀里掏出块兽皮:“这是我族里的老工匠画的,石漠深处有片湖泊,只是常年被瘴气围着,现在瘴气退了,咱们可以去看看,要是能找到湖泊,以后灌溉就更方便了。”沈砚接过兽皮,上面画着一片圆形的湖泊,旁边还标着几处山脉——这又是一个新的希望。
这天晚上,新家园的石屋里,家家户户都亮着星晶灯,蓝光从窗户里透出来,映在沙地上,像一片小小的星空。篝火旁,老人们在讲故事,孩子们在追逐打闹,妇女们在织着星源草的布,男人们则在讨论着明天要做的活计。星源蝶停在屋檐下,翅膀偶尔扇动一下,落下细碎的荧光粉;泉眼旁的星源草轻轻晃动,像是在为这热闹的景象伴奏。
沈砚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温暖。他想起初到归墟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而现在,有了石屋,有了田地,有了星晶灯,有了欢声笑语,更有了一群为了家园共同努力的人。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他们还会在这里建更多的石屋,种更多的星源草,发现更多的资源,让归墟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生机。
深夜,孩子们都睡了,篝火旁的人也渐渐散去。沈砚走到小型星能核心旁,看着淡金色的能量缓缓流动,心里突然想起了墨岚长老说的话:“归墟的土地从来都不缺少希望,只要我们一代代人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这里会变成你想象中的样子。”
他抬头看向夜空,归墟的星星格外明亮,星轨光像一条银色的带子,横跨在夜空中。星晶灯的蓝光、星源花的蓝光、星源蝶的荧光粉交织在一起,照亮了新家园,也照亮了归墟的未来。他知道,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更多的惊喜,更多的希望,还在等待着他们去发现,去创造。
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新家园时,陈景明就背着工具,准备去星晶矿采集星晶;微微则带着妇女们去菜园浇水;阿墨和孩子们拿着荧光沙,去种植区给星源草施肥;沈砚和首领则骑着星纹马,朝着石漠深处的湖泊方向出发——他们要去寻找新的水源,为新家园的未来,再添一份保障。
归墟的新一天,在忙碌而充满希望中开始了。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因为一群人的努力,正慢慢变成充满生机的家园;而属于归墟的传奇,也在这日复一日的努力中,渐渐书写出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