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网游竞技 > 北大博士 > 第109章 冰原星图与共生之壤

第109章 冰原星图与共生之壤(2 / 2)

林薇的鱼符突然飞向右侧一根水晶柱。柱内的“茧”通体透明,里面漂浮着类似珊瑚的植物生命体,根系延伸的方向始终指向水晶塔。鱼符接触“茧”的瞬间,光网突然展开,将珊瑚根系的纹路转换成地球的文字:“坐标S73°,等待共生信号。”

“是‘珊瑚族’的种子。”冰魄解释道,“它们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地脉工程师,能在任何星球上培育出适合地脉生长的土壤。当年守契人离开地球时,曾将它们的种子播撒在一百三十七颗类地行星上,等待地球发出‘归源’信号后,便会开始改造土壤,为其他文明的到来做准备。”

周砚的目光被水晶塔底部的一组仪器吸引。那是由水晶与金属混合制成的装置,形状酷似石峁遗址的青铜齿轮组,只是齿轮的齿牙上刻着星图坐标。“这是‘星轨校准仪’。”冰魄注意到他的视线,“与你们星槎的导航系统同源,我们用它计算各个文明的航线,确保它们能顺着地脉网络抵达地球。”他转动其中一个齿轮,齿轮上的坐标立刻投射到空中,组成一条从望舒星到仙女座星系的航线,“比如这条,是‘液态族’的返程路线,它们的飞船需要借助七颗恒星的地脉能量加速,预计百年后抵达太阳系。”

陈景明的注意力却被水晶塔顶端的一幅星图吸引。那幅星图的中心不是望舒星,也不是地球,而是一个被无数光带包裹的暗紫色漩涡——与父亲笔记里那幅贯穿地轴的朱砂漩涡图案完全一致。“这是‘归墟核心’的坐标。”冰魄的意识流带着一丝肃穆,“所有守契人遗迹的地脉能量最终都会汇聚到那里,那是宇宙地脉网络的枢纽,也是当年守契人封存‘初始茧’的地方。”他指向漩涡边缘的一个光点,“看这里,地球的坐标被用朱砂标记,旁边是望舒星的银白标记,当所有文明的坐标都被点亮,‘归墟核心’就会打开,释放出最原始的共生基因,让万族真正实现‘归源’。”

就在这时,周砚的便携终端突然发出急促的提示音。屏幕上跳出卡洛斯的加密通讯,背景是南极冰盖下的星槎船舱,舱内的玉璋正悬浮在空中,璋面的星轨图上新增了无数红色的光点。“南极星槎的日志系统完全激活了!”卡洛斯的声音带着激动的颤音,“日志里记录了守契人的‘三阶段计划’:第一阶段,在地球与望舒星建立地脉节点;第二阶段,收集宇宙文明样本;第三阶段,启动‘归墟核心’,开启万族共生时代。现在系统显示,第三阶段的启动密钥,需要地球与望舒星的地脉能量共同激活!”

陈景明看向水晶塔顶端的漩涡,突然明白了父亲笔记里那句话的含义:“地脉不止于地球,是宇宙的血管。”他抬手按在水晶塔壁上,掌心的“归”字印记与塔壁的纹路融合,塔内立刻传来一阵嗡鸣。原本悬浮的“茧”开始剧烈震颤,表面的薄膜逐渐透明,露出里面蜷缩的生物形态——不是陌生的外星生命,而是与地球生物有着微妙相似性的存在:蝶翼生物的翅膀上有类似蝴蝶的鳞粉,液态生物的躯体里流动着类似血液的红色液体,珊瑚植物的根系与地球古蕨类的脉络如出一辙。

“守契人在四万八千年前就做了选择。”冰魄的冰蓝色瞳孔里映着“茧”的影子,“我们没有寻找完全异质的文明,而是筛选出那些与地球生命有同源性的物种。共生不是强行融合,是让相似的生命密码在宇宙中重逢。”

林薇的鱼符突然投射出一段复杂的基因序列。序列的起始段是地球人类的dNA片段,中段是望舒星守契人的基因标记,末端则连接着蝶翼生物的硅基编码。“是‘共生基因链’。”她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守契人将地球基因与其他文明的基因片段拼接成了兼容序列,这些‘茧’里的生物,早就带着地球的生命印记了。”

当最后一缕阳光透过冰穹的顶端照进厅堂,水晶塔突然爆发出银白色的光芒。光芒顺着地脉网络扩散到整个望舒星,北极的水晶塔阵列同时射出光柱,与地球两极的地脉光柱遥相呼应。陈景明的终端上,全球十七处遗址的监测数据正在疯狂跳动:石峁的透明植物开始向空中释放金色的孢子,埃及金字塔的星图上新增了望舒星的坐标,马里亚纳海沟的拱门发出更洪亮的合唱……

“启动了。”冰魄的意识流里充满了释然,“地球与望舒星的地脉能量形成了闭环,‘归墟核心’的第一把钥匙已经插入。接下来,我们要引导那些收到‘茧语’的文明,沿着地脉航线前往地球。”他指向水晶塔旁的一台仪器,仪器的屏幕上正显示着星槎的修复进度,“你们的星槎需要加装望舒星的水晶导航模块,这样才能在宇宙地脉网络中自由穿梭。周砚,守契人的工程师已经在星槎旁等候,他们会协助你完成改造。”

周砚点头时,终端突然接收到一段来自地球的视频。是小张在石峁遗址拍的:透明植物的果实成熟后裂开,里面飞出无数银色的种子,种子在空中组成了望舒星的三维模型,模型下方的泥土里,正有新的嫩芽破土而出,芽尖顶着“归”字形状的露珠。“地脉已经开始传递共生信号了。”周砚将视频投射到空中,“地球的生态系统正在为迎接其他文明做准备。”

林薇被一阵细微的震动吸引。她走到那根封存珊瑚植物的水晶柱前,发现“茧”的薄膜上渗出了淡绿色的液滴,液滴落在地上,瞬间长出一株半透明的幼苗,幼苗的叶片上同时印着地球植物的叶脉与水晶塔的螺旋纹。“是‘共生之壤’。”她轻触幼苗的叶片,叶片立刻展开,露出里面蜷缩的银色根系,“这些植物会分解望舒星的水晶矿,将其转化为适合地球生命生长的土壤,就像望舒星的守契人当年做的那样。”

陈景明独自走到冰穹的边缘,望着窗外冰原上的水晶塔。那些塔尖的等离子体此刻组成了与璇玑铜盘完全一致的图案,图案中央的“开”字印记正在缓慢旋转,带动整个望舒星的地脉能量跟着律动。他忽然想起父亲笔记里的最后一页,那页空白处画着一个简单的符号:三个相互缠绕的圆环,每个圆环里都嵌着一颗星星。

“那是‘三契者’的徽记。”冰魄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你父亲年轻时曾见过守契人的星图,这个符号一直刻在他的研究室墙上。”他递给陈景明一块半透明的水晶片,水晶片里封存着一段影像:年轻时的陈父站在石峁遗址的祭台上,手中举着璇玑铜盘的仿制品,铜盘的金线正与夜空的星轨连接,“他其实早就通过地脉能量感知到了望舒星的存在,只是在等待合适的时机,等待你们三个‘契印’觉醒。”

水晶片在掌心融化,化作一道青光钻进陈景明的额头。他的意识突然与整个望舒星的地脉网络连接起来,能“听”到水晶塔的共鸣,“看”到冰层下液态地脉的流动,甚至能感知到遥远的归墟里,那些“茧”因信号同步而产生的喜悦震颤。这不是幻觉,是地脉能量构建的意识共享网络,是守契人用四万八千年时间编织的“星语”。

当周砚带着改造完成的星槎数据返回冰穹时,水晶塔的光芒已经达到了顶峰。塔顶的漩涡图案开始旋转,投射出一道银白色的光柱,穿透冰穹直抵星空——这是向宇宙中所有“茧语”接收者发出的邀请信号。林薇培育的共生幼苗已经长成半米高的植株,植株顶端结出的果实里,正浮现出下一个文明的坐标。

“第一艘响应的飞船还有三个月抵达。”周砚调出星图,图上有一艘蝶形飞船的航迹正在逼近,“是‘蝶族’的先遣队,它们的飞船搭载着能修复地脉损伤的纳米机器人。”

陈景明抬头看向冰穹外的星空。望舒星的两颗卫星此刻正悬在水晶塔的两侧,像两颗守护的眼睛,而更遥远的宇宙深处,无数光点正在星图上亮起,那是其他文明的航船正在调转方向,顺着地脉的指引奔赴地球。他忽然明白,“归源”不是让所有文明回到同一个地方,而是让每个文明都带着自己的星图与故事,在宇宙的地脉网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像无数颗星星在星轨上共舞,既保持各自的轨迹,又相互辉映。

冰魄走到他身边,额头的银白印记与他的青光印记同时闪烁。“当年离开地球的守契人,其实一直通过地脉关注着你们的文明。”冰魄的意识流带着温暖的波动,“你们学会使用火时,我们的水晶塔共振了三天;你们第一次将卫星送入太空时,望舒星的地脉能量暴涨了百倍;当你们在石峁激活第一座发射塔时,我们知道,等待终于要结束了。”

星槎的引擎在冰原上发出了新的轰鸣。不是准备离开的信号,是加装了水晶模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