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海地(1 / 2)

黎哲点开了视频平台的搜索栏,飞快输入:海地。

屏幕一闪,没有激昂的音乐,没有炫目的特效,只有最原始、最粗粝的影像冲击——

【画面开场:】

【镜头对准一双黝黑、骨节分明、沾满湿泥的手。】

【一个海地妇女跪在泥土地上,正用力地将一滩黄褐色的泥浆反复揉捏、摔打,动作熟练。】

【阳光炽烈,晒着她额头的汗珠和身后几个孩子干裂的嘴唇、因营养不良而显得格外大的、充满渴望的眼睛。】

【旁白响起,平静中压抑着巨大的悲悯:】

【“在加勒比海岛国海地的某个尘土飞扬的市场角落,一位母亲正用这混合着盐、少量黄油条件好些或许还有一点糖的黄泥,制作着维系她孩子们生命的‘食物’——泥巴饼干。”】

【妇女将和好的泥团摊成饼,小心翼翼地摆放在一块破旧的塑料布上,任由烈日曝晒。】

【她拿起一块晒得半硬的“饼干”,掰成几小块,分给围拢过来的、饥肠辘辘的孩子们。】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用力咀嚼。

大唐长安某酒楼掌柜看着天幕上那妇人和孩子的肤色样貌,惊疑不定:

“咦?这些人......怎地与昆仑奴如此相似?”

某时空·刚经历旱灾的村庄一位因天幕商店兑换的粮种而侥幸活命的母亲,紧紧抱着怀中熟睡的孩子。

看着天幕上那分食泥饼的场景,她浑身颤抖,泪水无声地汹涌而出——那吃观音土的绝望,她感同身受!

【一位明显是外地游客模样的人,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从摊位上买了一块晒干的泥饼。他犹豫着咬了一小口。】

【“‘味道......竟然有点像加了黄油的粗粮饼干?’ 初尝的外地游客闪过这样的念头。”】

【但下一秒,泥粉迅速吸干了口腔里的唾液,形成一种令人窒息、无法下咽的糊状物粘在嘴里。】

那位劫后余生的母亲“......这观音土哪里是能当饭吃的啊!”

宋朝经历过五代十国乱世饥荒的老者对着身边的儿孙道:“造孽啊!老夫年轻时见过,那些长期吃观音土的人......最后肚子胀得像鼓,活活憋死、疼死!肠子都会被泥巴堵死!”

【“这种本应是饥荒绝境下难民无奈保命的‘最后选择’,在海地,却成为了数百万贫苦民众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但......这就是事实!”】

李世民贞观朝堂,难以置信 “后世......竟还有如此缺衣少食、民不聊生之国?!那‘鹰酱’........当真是罪魁祸首?”

【 妇女将挖来的黄土倒水搅拌成泥浆,用一块破布仔细过滤掉沙石和杂质,然后加入珍贵的盐和一小块黄油。】

【“他们在泥土里混上适量的食盐和黄油,条件好一些的,或许还会加上一点点白糖......”】

刘邦汉初未央宫,摸着下巴,一脸费解: “吃不起饭,却用得起盐、黄油、甚至白糖?后世这白糖......这么便宜?”

【镜头扫过那些制作泥饼的妇女麻木的脸,和儿童习以为常的表情。】

【“所有的海地人都清楚知道这种‘食物’的危害——它无法消化,毫无营养,更可能含有致命的寄生虫和重金属!但是,他们没有选择!”】

【一边是“饿死”,另一边是“吃土”。绝望的手,只能压向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