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建投的会议室里,空调风带着凉意吹过,却压不住林砚心头的紧张——今天不是普通的面试,而是“朝阳区旧厂区改造”材料供应商的最终评审会。周明坐在主位,身边还多了两位陌生人:穿深色西装、气场沉稳的项目总负责人赵总,以及戴金丝眼镜、手里不停翻资料的技术总监刘工。
林砚坐在会议桌的一侧,面前摆着他的环保涂料样品、检测报告,还有连夜修改的技术方案。他提前半小时到了公司,苏清媛特意来楼下接他,塞给他一杯热咖啡:“别紧张,赵总看着严肃,其实最看重实际技术,你把你涂料的优势说清楚就行。”此刻苏清媛应该在隔壁办公室整理项目资料,林砚想到她的鼓励,指尖的凉意少了几分。
“下一位,林砚,东方智造(注:林砚为面试临时注册的个体工作室名称)。”刘工抬了抬眼镜,目光落在林砚身上。
林砚站起身,将样品罐放在桌上,打开ppt:“各位领导好,我带来的低Voc环保水性涂料,核心优势有三点:一是Voc含量仅50g\/L,远低于国标120g\/L,且甲醛吸附率达85%,符合项目‘绿色建筑二星级’要求;二是加入纳米二氧化钛,耐擦洗次数超5000次,适合旧厂区文创改造后的高频使用场景;三是成本可控,批量生产后每公斤60元,比现有主流产品低15%……”
他一边说,一边用棉签蘸取样品,在测试板上涂抹——白色的涂料覆盖力强,晾干后用湿抹布擦拭,没有丝毫掉色。赵总微微点头,伸手拿过检测报告,仔细翻看。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个穿着定制西装、手腕戴名表的年轻男人闯了进来,身后跟着两个拎公文包的助理。男人扫了一眼林砚,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周经理、赵总,不好意思来晚了,路上有点堵车。”
周明皱了皱眉:“张少,你这是?”
“张少”全名张昊,是盛景建材的副总——盛景建材是京华建投的长期供应商,背后据说和京城沈家有关系,常年垄断本地不少政府项目的材料供应。他走到会议桌旁,毫不客气地把自己的资料放在林砚对面,瞥了眼桌上的样品罐:“这就是你们找的新供应商?看着像个小作坊出来的,别是拿劣质材料糊弄人吧?”
林砚的脸色沉了沉:“张总,我的材料有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不是什么劣质材料。”
“检测报告?”张昊冷笑一声,伸手把报告扫到一边,“这种东西花钱就能做,谁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们盛景给京华建投供了三年材料,朝阳区前几个旧改项目用的都是我们的涂料,赵总,您总该信得过我们吧?”
他说着,从助理手里拿过一份合同:“这次的涂料我们报价每公斤75元,虽然比这小作坊的贵点,但质量有保障,而且我们和市住建局的李科长打过招呼,后续审批流程能加快不少。”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了。赵总的眉头拧得更紧,周明的脸色也不太好看——张昊明着是推荐自己的产品,实则是用“住建局李科长”施压,暗示不选盛景会影响项目审批。
林砚攥紧了拳头,胸口的温玉突然轻轻发烫,比上次在中介那里更明显——他盯着张昊的脸,莫名“捕捉”到一串杂乱的念头:“这小子一看就是没背景的,随便吓吓就怂了”“盛景的涂料其实Voc超标,上次检测是找人改了数据”“只要把这小子挤走,这单生意就稳了”。
是玉的提醒!林砚心里一震,刚想开口揭穿张昊的谎言,却被张昊打断:“怎么?没话说了?我劝你还是早点回去,北京的项目不是你这种小角色能碰的。”
“张总,话不能这么说。”林砚深吸一口气,拿起测试板,“我的涂料好不好,不是靠背景,是靠数据。你说你的质量有保障,敢不敢现在就拿你的样品来对比?看看谁的Voc更低,谁的甲醛吸附率更高?”
张昊的眼神闪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林砚会这么硬气:“我没带样品,而且跟你这种小作坊比,掉价!”
“没带样品,就是不敢比吧?”林砚步步紧逼,“还是说,你的样品根本达不到项目要求,怕对比后露馅?”
“你胡说八道!”张昊恼羞成怒,伸手就要推林砚的肩膀,“我看你是找事!”
林砚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用八极拳的“桩功”稳住身形——张昊的手落了空,更生气了,刚要再动手,会议室的门又被推开,苏清媛拿着一叠文件快步走进来。
“张总,您这是干什么?”苏清媛挡在林砚身前,语气冷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评审会是讨论技术的地方,不是动手的地方。而且据我所知,盛景建材上次给‘东城旧改项目’供的涂料,其实存在Voc超标问题,当时是项目组私下让你们整改,才没上报,您现在说‘质量有保障’,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张昊的脸色瞬间白了:“你……你胡说什么?我们的涂料怎么可能超标?”
“我没胡说。”苏清媛把手里的文件放在桌上,翻开其中一页,“这是东城旧改项目的材料复检报告,当时刘工也在场,盛景的涂料Voc含量是135g\/L,超过国标120g\/L,虽然你们后来重新供货,但这次朝阳区项目要求更严格,必须低于80g\/L,您确定盛景的涂料能达标?”
刘工推了推眼镜,点头确认:“没错,当时确实有这么回事,我还在复检报告上签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