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宁殿内,烛火通明,药味与熏香混合在一起。龙榻之上,赵宗全半靠着软枕,虽然面色依旧带着病容,但那双眼睛却锐利如鹰,闪烁着掌控全局的精光,再无半分之前的虚弱之态。沈皇后安静地坐在一旁,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尘埃落定后的安然。
殿内已经站了不少人。一身戎装犹带征尘的顾廷烨和小段将军并肩而立,两人身上还带着厮杀后的煞气。而令任长卿微微有些讶异的是,韩章这位老相公,居然也已经衣冠整齐、神色恭谨地站在了殿中,位置还颇为靠前。
任长卿心中不由暗忖:“这老狐狸,动作可真快!我前头才和他打了照面,怕是叛军刚被压制,他就已经推断出来原由了,并且迅速判断清了风向,收拾齐整赶来表忠心了。不愧是在官海沉浮了几十年的老臣,这份敏锐和‘勤勉’,当真无人能及。” 他面上不动声色,与盛纮、盛长柏、沈从兴等人一同上前,躬身行礼。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皇后娘娘千岁!”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赵策英也从殿外大步走入,与众人一同见礼。
“平身吧。” 赵宗全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在任长卿和顾廷烨身上略作停留,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最终落在了韩章身上,意味不明。
“今夜之事,诸卿辛苦了。” 赵宗全缓缓开口,“魑魅魍魉,跳梁小丑,终究难撼天日。赖祖宗庇佑,将士用命,众卿同心,方能拨乱反正,保全社稷。”
众人连忙躬身:“此乃臣等本分,陛下洪福齐天!”
赵宗全轻轻咳嗽了两声,沈皇后体贴地递上一杯温水。他抿了一口,继续说道:“叛党虽已伏诛或就擒,但后续事宜,千头万绪,需尽快处置,以安朝野之心。” 他的目光转向桓王赵策英,语气变得郑重:“策英。”
“儿臣在!” 赵策英踏前一步,躬身听命。
“朕命你总领此事,负责清查、审理所有参与此次宫变之逆党!务必将他们的党羽、罪证,一一查明,不得有丝毫疏漏!着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三司协同办理,但有牵涉,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赵宗全的声音带着凛冽的寒意,显露出对叛乱者的零容忍。
“儿臣领旨!必不负父皇重托!” 赵策英声音铿锵,他知道,这既是一份重任,也是一次树立威信、整顿朝纲的绝佳机会。
赵宗全的目光又转向任长卿:“任卿。”
“微臣在。” 任长卿出列。
“你受奸人构陷,蒙受不白之冤,如今真相大白,陷害你之主谋刘铮、曹烨已伏法,从犯王鹏等也已擒获。” 赵宗全看着他,语气缓和了些许,“朕现在便为你正名。即日起,恢复你翰林院承旨、龙图阁学士等一切官职,望你勿因此事心存芥蒂,日后更当尽心王事,辅佐朝纲。此次清查逆党,你便协助桓王,共同办理。”
“臣,谢陛下隆恩!陛下明察秋毫,为臣洗刷冤屈,臣感激涕零,敢不竭尽驽钝,以报君父!” 任长卿深深一揖,声音沉稳而坚定。他知道,这“协助”二字,分量极重,意味着他正式进入了帝国最核心的权力清算圈子。
赵宗全点了点头,目光最后落在了顾廷烨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激赏:“顾卿。”
顾廷烨单膝跪地,甲胄铿锵:“末将在!” 他虽然被削爵,但此刻在皇帝口中,依旧是“顾卿”。
“你勇武过人,忠心赤胆,此次平叛,居功至伟。” 赵宗全的声音提高了些许,“即日起,恢复你宁远侯爵位,加封太子少保!朕将宫禁安危,托付于你。命你重新执掌殿前司督指挥使,重整禁军,负责整个皇城的戍卫!望你恪尽职守,勿负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