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帐内论策(2 / 2)

“同时,”任长卿眼神发亮,“我军可派出精锐骑兵,绕至敌军后方,袭扰其后续部队及辎重,使其无法有效组织救援,甚至动摇其军心!”

“待前方火势稍弱,我军埋伏于侧翼的重步兵和剩余骑兵,便可趁机杀出,全力歼灭已被分割、且可能因卸甲而防御大减的被困之敌!为防残敌溃逃,可在最外围再设一两道火壕,待内围火势将熄时点燃,彻底阻断其退路!如此,我军便可专心清理被围之敌。解决内围之敌后,再与后方袭扰的骑兵合兵一处,对剩下的敌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他最后总结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若能以此法重创西夏一支主力骑兵,尤其是其倚仗的铁鹞子,必能极大打击西夏士气,振奋我军军心!届时,朝廷看到胜利希望,或许就不再仅仅满足于防守,很可能支持我军主动出击,甚至……一举收复部分失地也未可知!若我大周能夺回西北养马之地,又何惧他北辽铁骑?”

任长卿说得眉飞色舞,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场景。种世衡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只是目光深邃地看着沙盘,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沿敲击。

待任长卿说完,帐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种世衡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个因激动而脸颊微红的年轻人,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任安抚此计,构思不可谓不奇,想法不可谓不大胆。然而……”他话锋一转,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

“首先,西夏统兵者并非庸才,如此大规模的土木作业,如何能瞒过其耳目哨探?他们岂会轻易踏入这明显是陷阱的区域?”

“其次,挖掘如此规模、且需精心伪装的‘火壕’,需要多少人力、多少时间?火油乃军需紧俏之物,短时间内如何筹集这海量之数?”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你如何能保证,西夏铁骑一定会按照你的设想,踏入你预设的战场?诱敌,谈何容易?”

一连串现实而尖锐的问题,如同冷水般泼下。任长卿发热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他知道,种世衡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直指要害。这毕竟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关乎数万将士生死、百里边防安危的现实。

他深吸一口气,收敛了方才的兴奋,郑重地对种世衡拱手道:“老将军所言极是,是长卿思虑不周,有些想当然了。此策确有许多难关需要克服,尤其是诱敌一环,最为关键。方才所言,仅是长卿初见边塞,有感于防御之艰,生出的一些粗浅妄想,实在贻笑大方。还请老将军万勿见怪,只当是晚辈与您探讨学习,切莫给长卿上纲上线才好。” 他适时地开了个小玩笑,缓和了一下气氛。

种世衡见他并未因被质疑而羞恼,反而能迅速认清困难,态度诚恳,眼中倒是掠过一丝赞赏。他摆摆手:“无妨,探讨军机,正当各抒己见。任安抚能有此等主动求战、思虑破敌之心,已殊为难得,远胜那些只知一味求和、苟安之辈。” 他语气中带着对朝中主和派的不屑,也表明了他与任长卿在“希望收复失地”这一点上,心思是相通的。

“此策虽看似异想天开,却也未必全无可行之处。” 种世衡沉吟道,“关键在于细节的完善与时机的把握。任安抚若有心,不妨回去再细细思量,尤其是这‘诱敌’之法,若能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再来与老夫商议。”

“是!多谢老将军指点,长卿定当仔细琢磨!” 任长卿知道,种世衡这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也表明了对他的认可。他心中振奋,行礼后便退出了大帐。

看着任长卿离去的背影,种世衡目光重新落回沙盘,手指在那片代表着可能设伏区域的模型上轻轻敲击着,陷入了长久的沉思。这个年轻人,似乎总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或许,在这僵持的战局中,真的需要一些打破常规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