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归家与别离(2 / 2)

“十三人……”任长卿默念这个数字,虽然觉得还是有点少,但考虑到留守的压力,这已是曹猛能拿出的最大诚意和最优配置了。“好,就依曹大哥所言。留守的十人,府中一应用度优先供给,务必确保华兰和庄姐儿万无一失。随行的十三人,即日起,饷银加倍,一应装备,我们要最好的!”

“谢主君!”曹猛眼中闪过感激,随即又道:“主君,既然我等随行,名不正则言不顺。若能有个军中编制,行事会方便许多,日后若有战功,论功行赏也清晰。”

任长卿眼睛一亮:“曹大哥所言极是!我正有此意。将你们十三人,编为‘陕西路体量安抚使兼监环庆路军事亲军’,如何?如此,你们便是我名正言顺的直属卫队,并非私兵。”

“如此最好!”曹猛大喜。有了正式编制,他们就不再是任长卿的私人部曲,而是大周的官兵,地位和前途都截然不同。

人员编制定下,接下来便是装备。任长卿深知,在冷兵器时代,一副好的铠甲关键时刻就是第二条命。他如今虽有些家底,但要短时间内置办十四副精良铠甲(包括他自己的一副),不仅花费巨大,而且容易惹人注目,甚至可能被扣上“私藏甲胄、图谋不轨”的帽子。

思前想后,任长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皇宫,找官家要!

翌日,任长卿递牌子求见。许是出于愧疚,官家赵祯很快在偏殿召见了他。

“臣任长卿,叩见陛下。”任长卿行礼后,脸上摆出一副既惶恐又忠勇的表情。

赵祯看着他,语气带着几分复杂:“长卿啊,可是为了西北之事?朕知你心中或有委屈,然国事为重……”

“陛下!”任长卿抬起头,眼神“恳切”,“臣绝非畏难!能为陛下分忧,为国效力,是臣之荣幸!只是……”他恰到好处地顿了顿,露出为难之色,“臣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此去西北,直面虎狼之敌,心中实在……实在惶恐。臣死不足惜,然若因臣之无能,致使监军职责有失,耽误军国大事,臣万死难赎其罪啊!”

他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既表了忠心,又示了弱,将担忧自身安全与担忧国事巧妙地捆绑在一起。

赵祯闻言,果然动容。他确实需要任长卿活着回来继续当他的“孤臣”和“挡箭牌”,便温言道:“爱卿有何难处,但讲无妨,朕为你做主。”

任长卿心中一定,连忙道:“谢陛下!臣思来想去,欲向陛下求个恩典。臣麾下十三名忠心护卫,欲编为亲军,随臣赴任,以便护卫周全,传达军令。然军中规制,需有甲胄仪仗。臣……臣想恳请陛下,赐下十四副禁军标准铠甲,以壮行色,亦安臣心!” 。主要是他怕死。

“十四副铠甲?”赵祯微微挑眉,看着任长卿那“可怜巴巴”又充满“期待”的眼神,心中不由觉得有些好笑。这小子,倒是会顺杆爬,不仅自己要,连护卫的都算上了。不过,十四副铠甲,对于皇家武库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用这点东西,换取一个得力臣子更加尽心办事,甚至活着回来的可能性,这买卖怎么看都划算。

“准了。”赵祯挥了挥手,带着一种近乎“你快拿着东西赶紧去给我干活”的意味,“朕稍后就下旨,命军器监拨付十四副上好的步人甲于你。望卿善用之,不负朕望,平安归来。”

“臣!谢主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任长卿心中大石落地,连忙叩首谢恩,声音都洪亮了几分。有了这十四副官方认证、质量上乘的铠甲,他和曹猛等人的安全系数将大大提升。

走出皇宫,任长卿只觉得脚步都轻快了许多。铠甲问题解决,亲军编制也已敲定,剩下的便是筹备粮秣、车辆、马匹以及其他一应物资了这些准备可都是任长卿他们私人所用。这些有曹猛等人去操办,他无需过多费心。

回到府中,他将好消息告知曹猛,曹猛等人亦是振奋不已。接下来几日,任府上下忙碌起来,打点行装,检查兵器马匹,一派紧张而有序的景象。盛华兰虽依旧担忧,但也强打精神,亲自为任长卿准备衣物和常备药物。

离京之日渐近,东京城的繁华似乎与任长卿即将踏上的征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站在院中,看着曹猛等人擦拭着刚刚领回来的、闪着冷冽寒光的步人甲,心中那股对未知西北的忐忑,“d兖王你给我记着,老子好好的小日子过得无比滋润你硬是给我搞去西北还要上战场,老子诅咒你。哦!差点忘了兖王一家都不得好死了。希望我能赶得上兖王死前回来,老子得好好在他面前嘚瑟一番。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