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都会区数据压力曲线突破临界点的瞬间,时间仿佛被撕裂。
在“镜厅”的逻辑核心里,庞大的算法如同苏醒的掠食者,沿着预设的污染路径,向数百万接入网络的市民意识凶猛扑去。
它精准地挑动着人类心底最原始的恐惧——对疾病的恐慌、对物资匮乏的焦虑、对陌生人的不信任、对秩序崩溃的深层畏惧。
这些情绪如同干柴,被瞬间点燃,在数字层面汇聚成一片汹涌的、扭曲的黑暗浪潮,试图席卷现实,制造混乱。
也就在这同一毫秒,“晨曦”脉冲,启动了。
指令从帕罗奥图发出,经由多重加密链路,同步触发了三个关键节点:
在深圳,李文博面前的主服务器,将经过无数次优化调试的最终版“净化脉冲”序列,解除了最后的束缚。
这串并非单纯代码的数据流,其核心是冰洁那被量化、纯化的“温暖共振”波形,外面紧密包裹着来自百岁村“源泉”的、充满生机的净化频率。
最外层则是由苏珊·陈博士模型指导构建的、针对“镜厅”逻辑弱点的精准导航信标。
在威廉姆斯博士控制的、位于全球不同数据中心的冗余服务器阵列,海量的算力瞬间被调用。
将这承载着希望与反击意志的“晨曦”脉冲,复制、放大,通过最高优先级的带宽,注入全球“心灯”网络的骨干节点。
在百岁村,古树下的传感设备接收到启动信号,沃克和林雪怡在深度冥想中,同时将自身的精神与“源泉”的力量推向共鸣的极致。
那古老而温润的能量波动,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强度,沿着卫星链路,汇入奔腾的数据洪流,为“晨曦”脉冲注入了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下一刹那。
遍布大都会区,乃至全球主要城市、无数佩戴着“心灯”设备(从精致的首饰到便携的挂坠)的人们,并未听到任何声音,也未看到任何异象。
但一种感觉,无声无息地拂过心头。
那并非强烈的情绪冲击,更像是一阵温暖而清新的微风,吹散了心头悄然凝聚的阴霾。
像夜深人静时,母亲轻柔地抚过孩子额头的掌心;像久别重逢的友人,一个无声却充满理解的眼神。
对于正被“镜厅”算法挑动、即将被恐慌吞噬的那些人,这种感觉尤为明显。
一位正在超市,因抢购不到物资而呼吸急促、眼看就要对身旁之人恶语相向的中年男子,突然感到一股莫名的平静从心底涌起。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周围同样焦虑的面孔,下意识地放缓了动作,甚至对挤到他的路人低声道了句“没关系”。
一位独自在家,被网络上各种负面消息吓得瑟瑟发抖、感到无比孤独的老人,手腕上儿子送的“心灯”手环散发出难以察觉的温润光泽。
她忽然觉得房间不再那么冰冷,拿起电话,拨通了久未联系的老友的号码。
一个在十字路口,因交通瘫痪而烦躁不堪、拼命按着喇叭的司机,莫名地松开了按在喇叭上的手。
摇下车窗,看向窗外同样停滞的车流,以及车流中那些和他一样被困住的人,一种奇异的共情和理解取代了焦躁。
混乱的苗头,在刚刚燃起的瞬间,就被这股无形却强大的温暖力量悄然摁熄。
在数据的层面,这场交锋则激烈万分。
“晨曦”脉冲如同精准的抗体,沿着“心灯”网络构建的通道,直接撞入了“镜厅”算法释放的“逻辑污染”洪流之中。
冰洁的“温暖共振”数据,其纯粹守护的意念,与“镜厅”扭曲放大的恐惧情绪形成了本质的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