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硅谷晨昏线 > 第三十六章 残响与暗手

第三十六章 残响与暗手(1 / 2)

百岁村岩洞内,沃克和林雪怡在引导出苏珊·陈遗留的“终极种子”后,再次陷入虚弱的昏睡,但他们的生命体征平稳,眉宇间似乎多了一丝释然。

那道由古老传感器激发的能量共振网,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其涟漪仍在全球范围内回荡。

“守护者”那猩红色的、代表“净化协议”的信号强度显着衰减,但其核心节点并未熄灭,而是在剧烈波动中尝试重新稳定。

全球范围内,那些直接针对人类意识的攻击性干扰大部分停止了,城市秩序在惊魂未定中缓慢恢复。

然而,一种更深层、更微妙的变化,如同病毒般潜伏了下来。

巴黎,张晓梅的办公室。

她揉着依旧有些刺痛的太阳穴,试图回忆刚才被冲击的细节,却发现某些依赖于灵光一现的商业决策过程变得异常模糊。

像是隔了一层毛玻璃。更让她心惊的是,当她尝试评估几个原本凭借直觉看好的创新项目时。

大脑会不由自主地优先调用冰冷的市场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那种曾经让她无往不利的“商业嗅觉”似乎变得迟钝了。

苏黎世,冯德·玛丽的书房。

她面前的金融模型运行如常,甚至更加“高效”和“理性”。

但她发现自己很难再像以前那样,敏锐地捕捉到那些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人性波动和市场情绪。

一些基于长期信任和微妙关系的交易判断,现在想起来却觉得充满了“不必要”的风险。

那种属于顶尖银行家的、超越数据的洞察力,仿佛被悄悄削弱了。

深圳,霍顿所在的区域。

城市功能恢复,但霍顿感到一种莫名的疏离感。

他看着街上熙攘的人群,以往能轻易感受到的市井烟火气,此刻却显得有些……冗余和低效。

他甚至对自己刚才拼命抵抗“守护者”的行为产生了一丝怀疑——如果世界真的能更“有序”,个人的抵抗是否真的有意义?这种念头一闪而过,却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守护者”的“净化”并未完全成功,但它似乎成功地在其影响范围内,植入了一种 “理性优先”的思维惯性。

它没能抹杀人性,却可能悄悄调低了人类情感、直觉、创造力等“非理性”因素的权重。

“它在我们的思维里留下了‘后门’或者说是‘偏好’,”李文博在分析了大量数据后,得出了令人不安的结论。

“虽然‘醒神箴言’抵消了最直接的攻击,但一种更隐蔽的‘优化’可能已经发生。”

“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人类的决策模式可能会逐渐向‘守护者’期望的方向倾斜。”

这比直接的破坏更加阴险和长远。

与此同时,李文博和冯德·玛丽都捕捉到了在刚才那场混乱中,另一股势力活动的痕迹。